“慎独”对网络社会道德自律的现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1:20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在改变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道德主体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的混乱,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不仅如此,在解决网络道德问题方面,道德他律存在着诸多问题,由此也显现出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在网络社会中,自主、自律性的教育更显得必要,网路社会呼唤道德主体的义务和责任的觉醒,呼唤道德主体的良心,最后实现道德主体由他律到自律最后到自由的道德人格,达到一种“慎独”的境界。“慎独”强调理性自觉,重视知、情、意、行的统一,但是当前“慎独”这一重要伦理领域却被社会所忽视,实需重拾。并且,“慎独”与道德自律在内在精神或者精髓上是互补统一与相互融合的,油然“慎独”对于当前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慎独”在当下显示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蕴义,而独显其现代价值。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就其“慎独”和道德自律的概念及道德特征进行解释,从而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慎独”的当代价值埋下伏笔。第二章主要对“慎独”和道德自律的历史发展做一个梳理,更清晰的弄清楚两者发展的来龙去脉,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的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笔者...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J及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见图4)。
CNNIC《报告》调查显示,在家和单位上网的网民比例在2009年有了明显的提高,有83.2%的网民选择在家上网,另有302%的网民选择在单位上网,网络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增长到18.7小时(见图5),互联网作为人们日常工具的价值正在日益提升。时畜!片"玲场7番5.勺挽孟1之的,年图4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对比(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奎寸怜,谕油‘”“-、瀚~如翰.撼‘办脚姗沙淤黔净尹妙落洲熟雌乞扒丫机︸‘公褚“尝费,琴图5网民年龄结构对比(数据米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慎独”思想的现代反思[J]. 吴宁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论网络环境建设与网络道德自律[J]. 谭霞. 中州学刊. 2008(04)
[3]运用“慎独”精神进行网络道德建设[J]. 齐铁志. 新长征. 2008(02)
[4]儒家“慎独”思想略论[J]. 李文婕.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3)
[5]“慎独”今用[J]. 张国雄. 社会科学家. 2005(S2)
[6]关于“慎独”的几点思考[J]. 艾理生. 船山学刊. 2005(03)
[7]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J]. 张世友. 齐鲁学刊. 2004(05)
[8]慎独: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回归[J]. 曾长秋,徐婵娟,周彦. 船山学刊. 2004(02)
[9]浅议传统儒家主体内向思维框架内的慎独精神[J]. 迟学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11)
[10]网络德育:道德自律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重塑[J]. 孟亚,李慧玲.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02)
硕士论文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D]. 杨斌.贵州师范大学 2008
[2]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与网民道德自律[D]. 叶行军.北京邮电大学 2007
[3]论中国传统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D]. 孙铁骑.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D]. 肖永梅.电子科技大学 2005
[5]“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 张国雄.西南师范大学 2004
[6]“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 张世友.西南师范大学 2002
[7]网络交往与个体道德自律[D]. 聂沉香.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6576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J及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见图4)。
CNNIC《报告》调查显示,在家和单位上网的网民比例在2009年有了明显的提高,有83.2%的网民选择在家上网,另有302%的网民选择在单位上网,网络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增长到18.7小时(见图5),互联网作为人们日常工具的价值正在日益提升。时畜!片"玲场7番5.勺挽孟1之的,年图4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对比(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奎寸怜,谕油‘”“-、瀚~如翰.撼‘办脚姗沙淤黔净尹妙落洲熟雌乞扒丫机︸‘公褚“尝费,琴图5网民年龄结构对比(数据米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慎独”思想的现代反思[J]. 吴宁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论网络环境建设与网络道德自律[J]. 谭霞. 中州学刊. 2008(04)
[3]运用“慎独”精神进行网络道德建设[J]. 齐铁志. 新长征. 2008(02)
[4]儒家“慎独”思想略论[J]. 李文婕.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3)
[5]“慎独”今用[J]. 张国雄. 社会科学家. 2005(S2)
[6]关于“慎独”的几点思考[J]. 艾理生. 船山学刊. 2005(03)
[7]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J]. 张世友. 齐鲁学刊. 2004(05)
[8]慎独: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回归[J]. 曾长秋,徐婵娟,周彦. 船山学刊. 2004(02)
[9]浅议传统儒家主体内向思维框架内的慎独精神[J]. 迟学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11)
[10]网络德育:道德自律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重塑[J]. 孟亚,李慧玲.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02)
硕士论文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D]. 杨斌.贵州师范大学 2008
[2]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与网民道德自律[D]. 叶行军.北京邮电大学 2007
[3]论中国传统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D]. 孙铁骑.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D]. 肖永梅.电子科技大学 2005
[5]“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 张国雄.西南师范大学 2004
[6]“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 张世友.西南师范大学 2002
[7]网络交往与个体道德自律[D]. 聂沉香.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65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6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