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15:30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批示,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学习和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塞罕坝精神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更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的主要阵地。通过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可以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供更多的精神资源和价值支撑,对新时代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阐释了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永不言弃、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论述了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实践成效。目前,我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范围逐渐扩大,教育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也日趋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形成。由以上实践成效得出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与增强党性观念相结合;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与锤炼政治品格相结合;培养科学求实精神与提高执政能力相结合;塑...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1 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2.1.3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2 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2.2.2 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政策
2.2.3 塞罕坝务林人建场、植树的实践
2.3 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3.1 1949-1962是塞罕坝精神的萌芽阶段
2.3.2 1962-1992是塞罕坝精神的形成阶段
2.3.3 1992-至今是塞罕坝精神的发展阶段
3 塞罕坝精神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概念阐释
3.1 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3.1.1 牢记使命的担当精神
3.1.2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3.1.3 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
3.1.4 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3.1.5 绿色发展的理念精神
3.2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3.2.1 党性教育的内涵
3.2.2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4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实践成效与基本经验
4.1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实践成效
4.1.1 党性教育内容日益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4.1.2 党性教育形式不断创新,理论和实践实现协调发展
4.1.3 党性教育范围逐渐扩大,教育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
4.1.4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日趋坚定,政治素养明显提高
4.1.5 党员干部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步
4.2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基本经验
4.2.1 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与增强党性观念相结合
4.2.2 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与锤炼政治品格相结合
4.2.3 培养科学求实精神与提高执政能力相结合
4.2.4 塑造永不言弃品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4.2.5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
5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5.1 教育内容以先进事迹为切入点,增强党员干部价值认知
5.1.1 挖掘资源素材,丰富塞罕坝精神时代内涵
5.1.2 开展专题教育,升华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
5.2 教育载体以线上线下为支撑点,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实效
5.2.1 搭建网络教学微平台,拓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渠道
5.2.2 完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5.3 教育形式以实践探索为着力点,推动党员干部价值践行
5.3.1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塞罕坝林场实践教学
5.3.2 加大塞罕坝精神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学习氛围
5.4 教育目的以从严治党为落脚点,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
5.4.1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政治认同
5.4.2 完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监督体系,净化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6953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1 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2.1.3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2 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2.2.1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2.2.2 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政策
2.2.3 塞罕坝务林人建场、植树的实践
2.3 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3.1 1949-1962是塞罕坝精神的萌芽阶段
2.3.2 1962-1992是塞罕坝精神的形成阶段
2.3.3 1992-至今是塞罕坝精神的发展阶段
3 塞罕坝精神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概念阐释
3.1 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3.1.1 牢记使命的担当精神
3.1.2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3.1.3 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
3.1.4 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3.1.5 绿色发展的理念精神
3.2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3.2.1 党性教育的内涵
3.2.2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4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实践成效与基本经验
4.1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实践成效
4.1.1 党性教育内容日益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4.1.2 党性教育形式不断创新,理论和实践实现协调发展
4.1.3 党性教育范围逐渐扩大,教育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
4.1.4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日趋坚定,政治素养明显提高
4.1.5 党员干部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步
4.2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发挥的基本经验
4.2.1 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与增强党性观念相结合
4.2.2 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与锤炼政治品格相结合
4.2.3 培养科学求实精神与提高执政能力相结合
4.2.4 塑造永不言弃品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4.2.5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
5 塞罕坝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5.1 教育内容以先进事迹为切入点,增强党员干部价值认知
5.1.1 挖掘资源素材,丰富塞罕坝精神时代内涵
5.1.2 开展专题教育,升华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
5.2 教育载体以线上线下为支撑点,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实效
5.2.1 搭建网络教学微平台,拓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渠道
5.2.2 完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5.3 教育形式以实践探索为着力点,推动党员干部价值践行
5.3.1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塞罕坝林场实践教学
5.3.2 加大塞罕坝精神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学习氛围
5.4 教育目的以从严治党为落脚点,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
5.4.1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政治认同
5.4.2 完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监督体系,净化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6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4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