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8 00:0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安全与否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进入新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理论定位上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部署和理论指引,形成了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中国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各类思潮与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交融碰撞,给处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风险与挑战。本文以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为研究对象,从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概念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以及系统分析方法,探讨网络化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内涵,揭示网络化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提出化解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策略。第三,化解网络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之策。首先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权不放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体系;其次要创第二,提出网络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论阐释
    2.1 意识形态的理论范畴
        2.1.1 意识形态的起源
        2.1.2 意识形态基本概念
        2.1.3 意识形态基本特征
        2.1.4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
    2.2 意识形态安全内涵
        2.2.1 意识形态安全基本概念
        2.2.2 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内容
    2.3 新时代习近平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思想
        2.3.1 意识形态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
        2.3.2 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3.3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小结
第3章 网络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阐释
    3.1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3.1.1 网民主体结构年轻化
        3.1.2 网络舆论中意见领袖影响力显性化
        3.1.3 自媒体影响力日渐兴起
    3.2 网络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
        3.2.1 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3.2.2 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整合和培育
        3.2.3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3.3 网络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特征
        3.3.1 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性
        3.3.2 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整体性
        3.3.3 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与时俱进
    小结
第4章 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4.1 网络信息化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4.1.1 网络信息多元化对意识形态安全影响
        4.1.2 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对意识形态安全影响
        4.1.3 网络推手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影响
    4.2 对青年群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4.2.1 青年群体受西方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
        4.2.2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能力的影响
        4.2.3 青年思想价值观取向确立的影响
    4.3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
        4.3.1 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无序性
        4.3.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薄弱性
        4.3.3 网络意识形态监管难度大
    小结
第5章 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策略建构
    5.1 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1.2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5.1.3 构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话语体系
    5.2 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机制
        5.2.1 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管理
        5.2.2 构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传播引领多元参与格局
        5.2.3 创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传播引导的途径渠道
    5.3 完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制度保障
        5.3.1 健全网络空间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体系
        5.3.2 净化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环境
        5.3.3 完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监管机制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6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016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