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当前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7:04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荣誉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问题,中国人自古就有尚荣知耻的传统,在历史的发展中也积淀了许多关于尚荣知耻的思想精华,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都在这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荣辱观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道德中的善恶荣辱标准失去了其现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得大众失去了道德评价的依据和标准,产生诸如见利忘义、不法牟利、职业道德削弱,以权谋私、生活腐化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事情,大众的荣誉感出现淡化,错位乃至虚无的现象。导致大众荣誉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主要是社会转型时期新经济秩序建立调整的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冲撞引起了社会主体心态的巨大变化,产生过多重视经济成果却忽视道德修养的现象。不可否认新的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发展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条件,但与物质文明建设并重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确立与当前社会转型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体系与评价标准,再加之当前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荣誉奖励机制不合理等原因使得人们面对同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评价标准上的矛盾甚至错位,长此以往使得人们的荣誉感就逐渐淡化,社会各种不道德现象也就层出不穷。因此,为了解决大众的道德荣誉感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平,对荣誉感淡化和重塑的思考就成为必然。 文章从三部分入手对当前我国公民的个人道德荣誉感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第一部分首先对于荣誉感、道德荣誉感进行了界定,肯定了积极健康的道德荣誉感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则着重从道德荣誉感的淡化、虚无、错位以及片面追求道德荣誉感等三方面论述了当前公民道德荣誉感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外部环境、制度法律保障、传统道德借鉴与创新、道德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等五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道德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的道德价值,对于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确保主体人格尊严以及促进主体道德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积极树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积极寻求培养和提升大众道德荣誉感的途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荣誉 道德荣誉感 个人道德荣誉感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7-8
  • 1. 选题背景7
  • 2. 选题意义7-8
  • (二) 研究述评8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8-9
  • 1. 论文的研究思路8-9
  • 2. 论文的结构框架9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9-10
  • 1. 创新之处9
  • 2. 不足之处9-10
  • 一、 道德荣誉感的内涵及其对主体的意义10-16
  • (一) 道德荣誉感的内涵10-13
  • 1.荣誉、荣誉感及道德荣誉感10-11
  • 2.道德荣誉感产生的心理机制11-12
  • 3.道德荣誉感与道德荣誉观12-13
  • 4. 个人道德荣誉感与集体道德荣誉感13
  • (二) 积极健康的个人道德荣誉感对主体的意义13-16
  • 1.提升主体道德认知,促进主体道德进步13-14
  • 2. 激发主体向善的道德热情,提升主体道德情感14
  • 3. 正向引导主体道德行为选择,激励主体道德行为14-15
  • 4. 确保主体人格尊严,增强主体道德自律性15-16
  • 二、 当前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6-23
  • (一) 当前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存在的问题16-18
  • 1. 德荣誉感的淡化乃至虚无16-17
  • 2. 道德荣誉感的错位17
  • 3. 道德荣誉感的虚荣17-18
  • (二) 当前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产生问题的原因18-23
  • 1. 社会转型时期主体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行为评价失去标准18
  • 2. 个人道德荣誉感的社会强化机制不完善18-20
  • 3. 传统道德对于主体道德荣誉感的感召力降低20-21
  • 4. 道德荣誉感教育在内容与方式上存在失误21-22
  • 5. 主体道德自律性减弱,尚荣知耻的荣誉感淡化22-23
  • 三、 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的途径23-35
  • (一) 构建新时期荣辱规范23-25
  • 1. 立足转型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构建道德规范23-24
  • 2. 深入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并加以现代性转换24-25
  • 3. 广泛吸纳世界各国道德规范建设的杰出成就和经验25
  • (二) 健全道德荣誉社会评价机制25-28
  • 1. 提高道德荣誉评价、奖惩机制客观性、科学性26-27
  • 2. 加强荣誉评定奖惩监督确保公正合理27-28
  • (三) 完善道德荣誉社会舆论导向机制28-30
  • 1. 正确处理社会主流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选择的关系29
  • 2. 合理把关“示范”与“失范”的传播内容的筛选29
  • 3. 提高传媒自身荣辱感,坚持正确道德取向29-30
  • (四) 加强道德荣誉感教育30-32
  • 1. 耻感教育是道德荣誉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30-31
  • 2. 改变传统道德荣誉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失误,增强教育实践性31-32
  • (五) 提升主体自身道德荣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32-35
  • 1. 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提升道德理论修养32-33
  • 2. 加强自身内在道德修养,培养完善道德人格33-34
  • 3. 加强道德实践,增强主体道德实践能力3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9-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媛;;试论耻感及其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的意义[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黄菊枝;当今道德滑坡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王资博;;儒家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阎孟伟;;“道德危机”及其社会根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5 肖群忠;;荣辱观的道德实质与作用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6 张薇;肖群忠;;义势两辨 荣辱相分——荀子荣辱观及其当代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6年06期

7 邹平林;;道德滑坡还是范式转换?——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8 梁文辉;;当代社会道德困境探究——一场现代的义利之争[J];党史文苑;2006年18期

9 陈惠珍;;荣辱观:个体道德建构的基础[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武立波;;荣誉的时空本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公民个人道德荣誉感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52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