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二十年

发布时间:2016-05-23 16:27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二十年

发布日期: 2012-11-16 发布:  

  2012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2年第4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是颇受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其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萌生期、探索期、繁盛期三个阶段。所涉及的主要论域包括人学取向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整体层面上人学取向的研究范式和基本思路,局部层面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论的人学反思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的人学解读。同时,研究中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学科界定不明晰、理论研究与实践观照相互失衡、人学理论资源借鉴上的严重偏颇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
  作者简介:于欣,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学向各个学科领域的辐射力日益显现。其中,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致力于运用人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批判和建构,由此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热潮。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增强其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二十多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历程与现状做一简要回顾与评价。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的发展历程
  追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迄今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萌生期(1988—1994年)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基于对文革期间非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拨乱反正,在实践经验层面上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和重视。最早明确体现出人学研究取向的学术论文是李禹兴发表于1988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学”》,文章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和正确引导人的需求的学科,是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学科,这是该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学,其内涵包括要尊重人,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要以情动人。刘锋在《人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出路》一文中较早论及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的主体性问题,认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其症结在于对人的主体性的漠视,必须弘扬、尊重人的主体性。林亦平在《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较早将对人的本质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指出“准确把握人的属性和本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研究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虽然在本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刚刚步入学科初创期,人学取向研究较少,且主要限于经验层面的反思与阐发,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学性质,及人的主体性、人的本质、以人为本等重要命题和范畴均已明确提出并予以初步探讨,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正在萌生中。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探索期(1994—2004年)
  在这一时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人学取向的研究也日趋明朗化、自觉化,正式提出并探讨了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林伯海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文中较早提出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张增孝、郭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初探》一文中明确主张以人学取向研究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并将其初步界定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由心理、思想、伦理、法理以至政理的渐次形成规律,人道地进行富有人情人性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此外,大部分学者重点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或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分析视角,反思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基点、目的、价值、矛盾、方法论等问题,关注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育和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等问题。可见,本阶段的研究逐渐拓展至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论域,为人学取向研究热潮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繁盛期(2005—)
  在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热潮已经形成,相关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明显超过前两阶段。其中代表性论著主要有:王东莉的《德育人文关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万光侠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张耀灿、曹清燕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2期),张耀灿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褚凤英等的《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范式》(《探索》2006年第3期),曹清燕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求实》2011年第4期)等。研究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诸多层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反思与探求。以张耀灿为代表的学者们进一步将其提升至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倡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分支学科,即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整个学科群,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主干学科,逐步推进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至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建构正式启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的主要论域
  综观20多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诸多成果,所涉及的主要论域和代表性观点可概括如下: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的必要性
  学界普遍肯定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具体阐述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属人本质的内在诉求。“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科学地认识人,正确地对待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能使这门学科奠定在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而最终确立其独立的学科地位。”三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提高其有效性的客观需要。相对于社会形势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明显滞后,其有效性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转换研究视角,以期新的发现。四是时代的召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推进,时代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五是人学研究兴起大趋势的必然要求。人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突破,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快速投稿通道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8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