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
发布日期: 2012-03-17 发布:
2010年第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自我教育是古今通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当今社会,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的明显增强,为了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建立自我教育机制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主要具有主动性与针对性的统一、选择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自我教育,不仅是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大学生自我定位的根本保证,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通过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的构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3-0001-0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日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对象较以往更为复杂。他们是接受各种信息、感受社会变迁、主体意识增强、个性特征明显、具有一定知识且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困难加大。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则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由此,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要从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出发,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机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厘定
1.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概念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诸如,陈威认为:“自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教育,是指自己促进自身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自我教育,是指自己促进自身品德发展的活动,即主体有意识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或自己主动提出的道德目标转化为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活动。”王成等人认为:“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是学习主体根据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否定的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夏海鹰认为:“所谓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以教育者的教育和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能力为基础,并自发地或自觉地运用这种经验或能力,来指导、规范、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细细推敲自我教育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有不下二十种定义,但是总体来看,主要是把自我教育作为两个方面去理解;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除了具备自我教育的普遍性或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或个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指自我根据社会或思想政治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在自身选择与判断的基础上,使其自身的思想品德与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相符合,并使其进行自我内化和外化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征
从自我教育的共性来讲,自我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二是自我教育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教育;三是自我教育融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为一体。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来讲,自我教育还应具有以下的特殊性:
(1)主动性与针对性的统一从教育的主体来讲自我教育的主体是自己,从客体来讲自我教育的客体也是自己。这种主客体合一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有高度的主动性与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而且可以从自身内在的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升自己,以达到社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水准。
(2)选择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自我教育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走什么样的路、树立什么样的“三观”、如何为人处世、应具备哪些道德素质都是受教育者自身选择的结果。当然人的选择是在一定的目的下进行的,当一个人的选择与目的相统一的时候,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当然也相应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3)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个人是在社会中成长与生存,二者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教育是一种将个体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教育,通过自我教育使个体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同时也能在相应的社会中表现出个体的价值。一个完善的自我教育形式会使这二者之间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1.自我教育是人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性的发展结果是怎样的,与人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之中,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组成。然而这三种主要的教育形式要想非常理想地完成教育的目的,那就必须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潜能,使自我教育成为三种主要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人性的要求,因为,依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教育是实现大学生自我定位的根本保证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总是处于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的精神存在,总是在不断的质疑和拷问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每一个阶段总会对自身有一个评判性的自我定位。但由于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自我调适能力的不同,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会出现偏差。
自我教育能指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评价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也就是加强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对社会认知的建立。从而不断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自我教育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的必然选择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依赖外在力量而是靠内在力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调遣和丰富充实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的实现是建立在受教育者自觉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内心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并自觉将形成的准则和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受教育者通过对外界教育信息认知、辨别、思考、实践后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过程。没有这样的内化过程,一切外界教育只能停留在自身之外。当然只有这种内在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只有将这种内在的认识通过意志力的作用外化到外在的行为中,使行为与认知达到统一,这样才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然而,这个从外到内,而后又从内到外的心理认知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没有自我教育这个过程就不可能完成。因此,自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模式
1.构建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
任何教育都非自发,而是由内在和外在动力推动的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在内在与外在的动力作用之下形成的。外在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而内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因此,目前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意识已成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目标。
2.构建自我教育的保障机制
自我教育由主体我、客体我、环体、介体等要素构成。在这些要素之中,主体我与客体我是相互统一的,而环体与介体则是独立于自我教育者外部的因素。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个体的我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之下、基于一定的自我意识基础上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教育始终不能脱离教育实践,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教育的外部因素触及到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自我教育的动机。这些外界刺激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教育、表扬、批评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隐性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把受教育者引入人生的正确轨道,让受教育者在感染和熏陶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营造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环境,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育空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并自觉地践行道德规范,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塑造,完成自我教育的内在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媒介,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通过合理的媒介才能到达受教育者。当媒介选择合适的时候,内容的传递会更为具体生动,并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果媒介选择不是太合适或者完全不能使教育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即使有比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能达到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为了使自我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3.构建自我教育的协调机制
韦伯斯特国际大词典(1971年第三版)将协调定义为“为达到最有效或和谐的结果而做出的最适当的关系合作,即使各部分机能处于合作与有序状态。”个体社会化是一个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与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人当他脱离家庭、学校与社会时,那么他是不能完成社会化的,或者说至少是社会化不完全的。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看作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才能完成对人的教育的衔接与统一。
自我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三种教育最终的归属与期望。而真正能否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教育结果,除了要激发受教育者自身内在需要,即强有力的动力机制与教育环境的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进行协调,建立起自我教育的协调机制。只有将三者的教育目标协同一致,才能使受教育者建立起较为一致性的自我价值观。一个人只有拥有一致的价值观,才能进行合理的自我教育。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激发受教育者自我内在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这种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用性,受教育者才会去热烈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而要想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将他人教育、外在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而要做到大学生自我教育,就要构建起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与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威.师范院校德育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4):26-29.
[2]王成,王俊丰.试论高校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86-87.
[3]夏海鹰.浅谈人格形成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82-88.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5]黄东桂,潘柳燕.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59-61.
[6]徐志远,季爱民.自我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43-47.
[7]程婧.思想政治教育中公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探析[J].前沿,2005(2):106-109.
[8]姚红波.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J].求实,2006(1):80-82.
[9]马忠.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54-55.
[10]余仰涛,李珂.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概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9-12.
[责任编辑:杨淑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
快速投稿通道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