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社会学视角下“微博问政”

发布时间:2014-06-30 21:39
    一、“微博问政”的内涵和特征

  (一)“微博问政”的内涵
  截止到目前,学术界关于“微博问政”含义的理解各有看法。其中代表性观点有三种:(1)“微博问政”是政府机构、公务员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2)“微博问政”即公民问政于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其实质是公民政治参与和管理。(3)“微博问政”是指政府机构、公务员与公民之间,就公共事务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沟通。(4)赵癑和许亮则认为,“微博问政”是指通过微博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和虚拟手段来进行参政、议政、处理政务的活动。
  纵观学术界对于“微博问政”的主要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其内涵:首先,从问政的主客体来看,主体即广大人民群众,客体即是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其次,就问政的形式和渠道来看以微博平台为主,无论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还是其他网站推出的平台成果都可视为微博问政的形式。再次,就微博问政的内容来讲,主要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业和社会管理事业等领域。最后,微博问政的参与者既有公民又有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此过程是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
  (二)“微博问政”的特征
  1. 简短性
  熟悉微博的公众都了解,微博用户需将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进行信息分享和发布。网民只需用一句单一性较强的话概括和描述当下的心情、状态、所闻。在这个媒体信息爆炸的微博时代,躁动的社会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人们越来越难以脱离复杂的工作,曾红极一时的博客也因其过于正式的特征越来越难以迎合人们的需求。而此时微博所赞赏的简短自在的发文风格正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收集整理绝佳的自我表达机会。
  2.公开性
  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相对比,微博问政更具开放性、公开性的特征。虽然微博最初并不是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形式出现的,但是这样的开放性使微博拥有了一般媒体无法具备的快速传播能力。
  相反,政府机关、公务员借由微博发布和共享的信息却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同时成为媒体信息源和接受源。公民问政的内容和得到的答复会在一个近乎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被广大微博用户看到。
  二、微博问政的社会学基础

  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给冲突下定义说,“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一方的目的是企图中和、伤害或消除另一方。”且不说科塞将社会冲突分为几种类型,对于这一理论他最大的贡献是肯定了冲突具有正向功能。科塞不认同冲突对社会有害,还认为适当的冲突对于缓解社会压力、提高群体整合度和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提到科塞的冲突论就不能不提他提出的“安全阀”制度。它是在不破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冲突情绪得以释放,提高社会整合度的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安全阀是他提出的能够证明冲突具有正向功能的有力论据。冲突日渐积累,民众呼吁积压,如若鲜有改观,总有一日被阻塞的民众意愿会喷涌而出。而“微博问政”的出现,拓宽了民众表达自己意愿的途径,这一方式恰恰印证了科塞提出的“安全阀机制”,公众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对公共事业领域的看法和意见,从而降低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如果“微博问政”渠道足够合理宽敞,民意表达往往理性且有序;反之,民意经过长时间积压终会形成不羁的力量,最后以暴力冲突的事件结束。

  三、“微博问政”发展趋势

  目前,与现行的中国政府机构内部的分工结构相互关联,虽然大部分的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由所在机构的宣传部门负责。但是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由上一级宣传部门统筹监管和负责将会成为今后“微博问政”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政府机构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具体业务及时发布相关微博。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民众最关注的问题,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做好回应,用权威信息的发布来阐述事实真相,公布对事件的处理依据和最终的处理结果。再次,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因其具有“官方”属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到足够授权给负责人,例如由本机构主管领导、副职领导或新闻发言人等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沟通人员,形成微博营运团队。

  四、结语

  微博问政的出现为新形势下政府改革创新开辟了一条道路,借由此方式政府与网民可以构建更加透明、直接、真实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政务信息公开。
  但是也应明确一点的是,微博虽然以自身产品形态简单,快速便捷、省时省力等特点优于传统的信访、上访、政府网站等形式的问政方式,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微博问政的作用甚至认为这种方式会取代传统的问政方式。它还需要进行有效整合和改正,才能发挥到最大价值。


本文编号: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