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楚雄公路管理总段论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6-07-12 01:02

  本文关键词:论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职工书屋 > 党政期刊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1006期

论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为例

发布:admin  2012年08月07日  点击:11  回复:0  

孙其昂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需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现状,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实现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主要现象有外在化现象、时政化倾向、移植化存在、思辨性传统、工作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的途径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部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研究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研究。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出发,从转变知识理念入手,区别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束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外部化; 内部化; 科学研究; 工作研究; 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6-0014-06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正酝酿着突破。这种突破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新进展的先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外部化到内部化的转变,从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突破的关键。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圈层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自内到外有三个圈层,内圈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次圈层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外圈层是它们的外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选题、主要观点及成果处在外圈层,尽管这些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联系,,利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名义,也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但并没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或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系统交叉地带“转”,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性,尤其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性,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在内圈层。如果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研究,就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难以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一、外部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型的路径依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型,不仅是从工作研究转向科学研究,本质上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组成部分。[1]在这个转型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十分突出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型的突出阻力因素,是一种“路径依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现象并不是纯粹的外部化,也不是仅仅表现在研究对象方面,而是综合性地表现出来,体现在多个方面。

1.外在化现象

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大量课题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外部。主要表现为:一是“跟风”研究或“思想政治教育从众”研究,存在着跟着社会思潮走的现象;二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三是问题处在外部,社会或其他学科的问题没有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四是以其他学科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依据但又不恰当;五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命运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部力量说了算,从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经费、评价等方面主动权并不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手中;六是大概念、高空概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些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之间有太多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在化现象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性”。张澍军教授称之为“中国认识”[2]。社会科学界的追求则是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徐淑英教授指出,“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3]这种情况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也有表现。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选题缺乏“中国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在化,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性的干扰,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无法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选题和攻关,游移于思想政治教育性外部思考和研究,研究成果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性”,存在着两重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中国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未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目前还难以说在科学研究意义达到“中国性”水平。在全球化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体现全球化和中国话语,把“中国性”充分体现在研究选题和研究成果中,使得现有所选课题达到应有的高度,创造力强,原创性足。

2.时政化倾向

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普遍地存在着时政化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政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时政性。问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政性过强,直到今天为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是一种时政性研究,政治色彩特别浓厚,缺乏学术的立场和特征,甚至以上级精神研究任务替代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从选题到语言,都存在着浓厚的现时政治的标志。学科作为科学社会的独特现象,尽管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联系,不可能具有完全独立的过程。但是,总体而言,学科自身的独立性应得到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尽管具有显著的意识形态色彩,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它的学术独立性也应受到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负有突破原有认知界限、争取知识创新的使命,尤其需要尊重其科学性。世界科学发展史及国内外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知识创新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除非这一学科本身就是某种政治组织的一部分,缺乏自身独立品格,还未剪除与母体的脐带,否则它应有自己的研究性特征。以思想政治教育史为例,它至今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分期为分期的,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相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历史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相类似,无论是主题,还是语言,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特征。尽管这也是一条线,但作为科学研究来说,应有学科自身的线索。

3.移植化存在

从其他学科移植知识与理论,缺乏自身独特的范畴、术语、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现状。从社会和科学生态考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副产品。它源于中国近代西风东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许多文章或论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从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开始出现移植西方知识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性较强,而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企业文化等进入中国,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还处于初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还缺乏学术知识,沿用、借鉴,甚至移植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许多研究文章,仍然直接而缺乏加工地大量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尽管正确,但并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证,而是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移植,看起来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知识含量丰富,学术性强,但基本上属于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西方知识。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外的学科知识占主导位置,以其他学科知识替代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

4.思辨性传统

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思辨性特征,缺乏实证方法的运用。作为研究方法,与思辨性相对应的方法是实证方法,这是从定量和实证研究的路径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思辨性也可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实际,但主要是采取演绎、概括、抽象的方式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质,这只是求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实际的一个方面,即定性及理论方面。现代科学研究主张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全面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思辨性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行业基本特征。形成这种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归属与发展历史有关,真正认识它还须从其起点进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运动的产物,是在政治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长期由领袖观点占主导,党的政治运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形成了紧密联系,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思辨性思维传统。因此,思辨性传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俱来的印记。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辨性传统,不仅具有哲学思维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政治思维、领导思维、经验思维等特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及其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从科学研究方面考察,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有两类,一是理论研究方法,二是实证研究方法。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应以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以实证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运用两种研究方法认识对象。实证方法的突出特点和目标,是了解研究对象本身的事实,力求把握研究对象的客观存在即真实性和真理性。思辨性研究向哲学提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研究,即在继续运用思辨性研究,又深化这种研究方法,开展哲学研究,用哲学的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术性。这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向内部化研究的一个跨越。

5.工作化研究

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不分或区分不明显,以工作研究占主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工作研究是需要的,但工作研究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工作中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以工作的调查研究等同于科学研究,以工作总结等同于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又一种表现。显然,工作研究是需要的,但若把它与科学研究等同起来则实际上等于取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是围绕工作开展的研究。工作改变了,研究任务也改变,语言也改变,时效性强,所以,它是以工作为中心的研究,是围绕工作主体开展的研究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研究应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使命,体现为研究选题选择和研究成果体现,但现阶段却难以体现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更多地让科学研究围绕工作转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总体上经验性色彩较浓,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比较明显,影响科学研究的深化。

二、内部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型的深层突破

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相对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主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停留于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转变为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进行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机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包括四个方面,即要正确处理价值原则与真理原则、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重在真理原则和创新,坚持科学第一,不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预设框框;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出发来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而不是从外部出发,决定于外部;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内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信息,而不是做旁观者,甚至是远距离观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要把外部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要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资源内部化,而不是简单地做知识搬家,原理移植,缺乏必要的消化或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化。归根到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选题到成果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尤其是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性”。

1.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研究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指向它自身特有的对象,生产思想政治教育学自身特有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多研究自己的问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自身方面,把自己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重视自身的重要一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反思,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自身进行反思。推而广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进行自我反思,自己对自己进行批判,以此作为推进学科发展的一种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服务,一种是为自己服务,另一种是为其他工作服务,通常称之为服从服务于中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自身建设,又要重视对外服务,但基础是自身建设,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强,才能服务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太重视外部,太在乎外部的要求,主要还停留在仅仅是为外部服务(即服从、服务于政治或其他工作)的阶段,缺乏为自己服务和为外部服务的系统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针对自身的研究,首先,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事件的研究。其次,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自身的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存在、建构和发展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研究。再次,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关键子系统(关键要素)的研究,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畴、本质等研究。

2.重视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内部进行研究

如果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还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内部进行研究,真正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本身。如果我们没有进入研究对象内部进行观察和考察,仅仅是以一种外观的方式(甚至是作为旁观者、远距离)了解对象,我们所得到的只可能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外观和大概,缺乏对研究对象本身真实的了解,更不要说准确、全面、系统了,这种研究仍然处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部,即研究对象的外部化。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果不了解经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没有进入经济建设内部,缺乏对经济建设的了解和研究,在缺少经济建设信息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事实上很难得出符合经济建设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要说进入经济建设内部,甚至是远离经济建设,怎么能开展经济建设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系统内部的活动,它不仅要进入人的思想内部开展工作,还必须进入思想内部以及社会内部才能真正找到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种“内部化活动”,是需要掌握对象第一手信息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活动。可以说,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只能选择我们了解情况的对象开展研究,对于那些我们处于无知或缺乏知识(信息)的情况下需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体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教育对象缺乏了解和缺乏相关的必要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就缺乏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的研究

这里的事实,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事实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事实。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而不是其他事实;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事实,而不是其他意义上的事实。一种社会事实,会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生态意义,也会有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但社会事实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事实,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事实指的是该事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与其他事实不同。社会存在的实际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社会上的事实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事实。思想政治教育事实,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及其存在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和其他领域发生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事实。例如,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各级领导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及其做出的决策;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生存状况;社会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等,要大力研究这些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普遍真理。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需要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须从实际出发。从大量研究文本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尽管提出从实际出发,但对自身的实际即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缺乏研究。现阶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大多是“中国实际”,领导人所说的实际,文件所说的实际,社会上发生的实际,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性的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大缺陷。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的研究,不可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从实际出发必然变得虚幻。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研究,并不是说没有提及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但仅仅是提及,缺乏对真正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的研究。所谓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事实,应当用科学方法去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事实本身的事实状态及其相关的因果关系,追问它们背后的原因,找到本质。

4.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研究

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支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研究,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发挥先进理论指导的作用,可以发挥理论解放思想的作用。科学研究包括深化已知和发现未知两种活动,但在本质上属于突破前人认识、突破已知界限的活动,是发现新的规律和生产新的知识的过程。显然,对于后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不应预设前提和框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政治性很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是以科学性为本质的知识,它的科学研究活动在本质上也是突破已知的科学探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更需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错,争取突破。自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目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从学理背景和学科隶属来说,更集中体现了二者内在的、紧密的关联,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4]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同时也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要内容,并不是直接可用,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就行了,需要通过“转译”。这种“转译”本身也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的过程,不能囿于经典作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关系,尽管具有非常敏感的意识形态特征,但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也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科学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引进大量西方社会科学思想与理论,甚至直接拿来就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在研究文献、研究生选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著作出现了以西方社会科学思想与理论占主导的状况,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几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指南和研究准则。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这些“理论”为前提,仅仅重复那些“理论”,仅仅是传递“理论”,那么还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吗?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须突破研究中“理论”的范围,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生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知识。

三、重点转变: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外部化转向内部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一个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型的基本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应作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及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当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研究对象方面,工作研究的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问题为主要研究课题,科学研究则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理论问题为主要研究课题,二者选题的主要领域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工作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会着重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实效、直接性等问题,科学研究会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课题,着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它们选题的指向不同。研究目标方面,包括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也会有区别,工作研究主要为工作服务,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重点问题,而科学研究主要为知识体系建设服务,解决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方法方面,工作研究主要采取经验研究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成果方面,工作研究强调应用性、操作性,科学研究强调理论性、学术性。研究形态方面,工作研究属于实际研究,具有实际、时效、感性认识的特点,科学研究属于理论研究,具有逻辑、间接、理性认识的特点。研究原则方面,政治正确是工作研究的主要原则,有学术价值,即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评价方面,工作研究强调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实际作用,重视即时效果,科学研究强调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和知识贡献,重视学术界的同行意见。研究队伍方面,工作研究以实际工作者为主,领导者介入较多较深,科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是学者。研究条件方面,工作研究的选题针对性强,研究与工作结合密切,但研究时间、研究者精力难以保证,研究资料不充分,而科学研究具有资料充分、研究时间、研究者精力有保证的特点,目前主要是经费不足。

工作研究和科学研究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一个对象既可以作为工作研究的对象,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是研究的目的和角度有所区别。科学研究不同于工作研究,并不排斥工作研究,是比工作研究更高层级的一类研究,涵盖工作研究。科学研究和工作研究有一致的目的方面,如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转型,并不是不进行工作研究,就研究领域来说,以工作为领域的研究和以知识为领域的研究,并不会因为“转型”而取消,相反应推进两个领域研究互动并提升两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型,本质上是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研究的质量。一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用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开展工作研究,提高工作研究水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其目的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对基本规律的探究。前者是为了工作任务,后者是为了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二者处于不同的领域(实践与理论)和不同的层次,需要合理定位。科学研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的积累式推进的特点,它要贯通古今中外,发现一般规律,这正是要避免工作研究中的时效性、实用性,造成两种研究的重要区别。尊重这些特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实现重大突破的基本前提。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两类知识,一是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二是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存在于社会中,存在于其他科学知识载体中,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们在人与人相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这种知识,许多人(包括领导人)以为自己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其实只是这类知识即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必须学习掌握科学型思想教育知识。迪尔凯姆指出:“当新出现的一种现象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时,它们就不仅早以感知的形象,而且早以某种大致定型的概念存在于人的头脑。在物理学和化学一些基本原理形成以前,人们就已经对物理、化学现象有了超过感性认识的知识了。比如那些混在各种宗教里的有关观念。这就是说,实际上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先于科学,而科学只是更有系统地利用反映所得的材料而已。”[5]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现状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作为前科学知识早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成熟前已经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和成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条件。在此之前,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已经存在于社会文化中,这既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由,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看上去或实际存在着“不教而会”的特点,那些并没有接受过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训练者一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建制中的领导角色就似乎是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号施令,理所当然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这是因为,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存在于社会中,存在于其他科学知识载体中,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与人相处、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已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加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需要其他知识参与(支持),使人们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通行证,实际上这是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的通行证,但是,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不经过专业化学习(教育)不可。这是精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天然领导者与事实上有无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的区别。精英尽管能够天然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但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存在着相当的距离,这是专业距离,有人称为“专业学术糟”[6]。

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或社会化过程中被观念化,我们的观念被已有观念所规训而同化,形成一定的观念模式,也体现为相应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情况也是如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例。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若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开始,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一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尽管也学习了相当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但所学知识都属于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都属于那些著名学者的观念,主要是书本上的知识;尽管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教育,但事实上都在已有知识和理论,甚至政治原则及世俗知识的范围内,从知识结构到思维方式都受到已有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路径依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创造存在着质的界限。

总之,要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束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后果是:其一,应当从事实出发,而实际上停留在观念中,研究是从观念出发的。例如,我们应当从观念出发进入到事实存在阶段,但结果停留在观念阶段;我们到达观念层次,应当进入到事实存在层次,但未深入下去,结果停留在观念层次。由观念出发,而且这种观念是先前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需要更新的观念,但未能通过对事实(新实践、新事实)的研究而更新。其二,应当从未知出发,而实际上从已知出发。我们满脑子几乎都是以往接受的知识,未知的知识一方面还未知,就谈不上知识,另一方面在我们脑子中所占位置很小,不可能发挥作用。所谓兴趣,就是那么一点而已。兴趣隐于背景中,处于后台,它并没有到前台,更没有成为前台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兴趣难有作为。其三,应当突破已知的界限,而实际上在已知的界限内。这种已知的界限,包括已有知识体系、世界观体系和具有权威主体的各种观点以及他们的活动,框限了研究的认识视野。这些情况,事实上限制了我们的研究视角,把我们的研究对象限制在已知、已有和权威范围内。这些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相对应的东西,先前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维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以及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的路径依赖。当明白过来时才会有稍稍突破的愿望,提出创造性选题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但为时太晚,创造程度太低,创造成果太少,很难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者队伍中居于前列的学术先辈,他们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但显得进步不够,原因就在这里。尤其是那些研究新秀,主要囿于已知范围内,谈不上知识创造。究其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文化,包括相应的观念、知识、方式、技巧、平台、榜样、机制、评价等。加上当今互联网成为研究新辈的主要阅读渠道,文献阅读或文献研究,甚至是网上阅读成为主要方式,研究创新不仅没有突破,反而增加了局限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被限制在这种网络文献(文化)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被反方向趋势挚肘。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部化更加严重,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部化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07(8):5-9.

[2][6] 张澍军.论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28-135.

[3] 徐淑英.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N].光明日报,2011-7-29(11).

[4] 王宏维,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0.

[5] [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4.

[责任编辑:杨淑珍]

本网站后台系统使用网站快车

上一条  研究生人格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条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人与传播  

  有评论 0条  


  本文关键词:论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9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