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目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14:59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是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史部“正史类”目录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一个方面。《总目》“正史类”目录的主要成就包含在提要之中。首先是《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的源流。包括“正史类”收录书目的数量和“正史类”收录书目的标准。其次是《总目》史部“正史类”提要编撰遵循的原则。史部“正史类”目录遵循以表彰汉学为宗旨,以阐明史书的得失为主体的原则。再次是《总目》史部“正史类”提要内容研究。这是中心部分。主要包括了史书修撰的前因后果、篇目卷数、并对著者加以考辨;关于史书体例方面,阐明史书之体例、批驳体例混乱驳杂;就对史料的辩驳而言,首要是对鬼怪史料持贬斥态度、论述史书史料传承、来源;关于校勘的问题,包括表彰校勘成果、阐明自相抵牾之论、明确辑录佚书对考证的作用。最后是史部“正史类”提要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其体例方面包括倡导体例继承并且鼓励创新,体例分类明确,条例整齐,强调体例完备;史料方面包括史料收集应该以正史和实录为主,并且扩大了史料征集的范围,史料采集秉持“宁繁毋漏”;考据方面包括校勘文字,辨别版本,考证史实。总之,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总目》史部“正史类”目录...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总目》史部“正史类”书目的内涵
(一) 明确“正史类”书目的数量
(二) 阐明“正史类”的收书原则
二 史部“正史类”提要遵循的原则
(一) 以表彰汉学为主要目的
1、主要特色:校雠版本和考订正谬
2、学术旨趣:崇汉抑宋
(二) 评价史书的优劣得失
三 史部“正史类”提要的内容
(一) 详述史书修撰之前因后果
(二) 关于篇目、卷数
1、阐明篇目、卷数变迁
2、指明篇恢重复
(三) 对撰著者多有论辩
(四) 关于史书体例的问题
1、阐明史书之体例
2、批驳体例混乱驳杂
3、阐明史书史料的传承
(六) 关于校勘的问题
1、表彰校勘成果
2、阐明自相抵牾之论
(七) 关于辑佚的问题
1、阐明辑佚,成就卓著
2、明确辑录佚书对考证之作用
四 史部“正史类”提要的史学价值
(一) 体例方面
1、倡导继承,鼓励创新
2、分类明确,条例整齐
3、体例完备,详瞻得当
(二) 史料方面
1、史料收集当以正史和实录为主
2、扩大了史料征集的范围
3、史料采集“宁繁毋漏”
(三) 考据方面
1、校勘字句
2、辨别版本
3、考证史实
结语
后记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清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J]. 曹之. 图书馆论坛. 2006(06)
[2]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J]. 朱维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提要的理论价值[J]. 罗炳良. 史学月刊. 2006(09)
[4]论我国古代官修目录的发展及其影响[J]. 段力雄,别敏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5]管窥《四库全书总目》校勘的内容、方法与特点——以史部提要为中心[J]. 史丽君.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06)
[6]对清代考据学批评之批评[J]. 郭康松. 史学月刊. 2002(02)
[7]《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思想初探[J]. 吴海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05)
[8]《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特点[J].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1999(04)
[9]论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规范[J]. 郭康松. 清史研究. 1999(03)
[10]钱大昕与20世纪历史考证学[J]. 陈其泰. 史学理论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2916588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总目》史部“正史类”书目的内涵
(一) 明确“正史类”书目的数量
(二) 阐明“正史类”的收书原则
二 史部“正史类”提要遵循的原则
(一) 以表彰汉学为主要目的
1、主要特色:校雠版本和考订正谬
2、学术旨趣:崇汉抑宋
(二) 评价史书的优劣得失
三 史部“正史类”提要的内容
(一) 详述史书修撰之前因后果
(二) 关于篇目、卷数
1、阐明篇目、卷数变迁
2、指明篇恢重复
(三) 对撰著者多有论辩
(四) 关于史书体例的问题
1、阐明史书之体例
2、批驳体例混乱驳杂
3、阐明史书史料的传承
(六) 关于校勘的问题
1、表彰校勘成果
2、阐明自相抵牾之论
(七) 关于辑佚的问题
1、阐明辑佚,成就卓著
2、明确辑录佚书对考证之作用
四 史部“正史类”提要的史学价值
(一) 体例方面
1、倡导继承,鼓励创新
2、分类明确,条例整齐
3、体例完备,详瞻得当
(二) 史料方面
1、史料收集当以正史和实录为主
2、扩大了史料征集的范围
3、史料采集“宁繁毋漏”
(三) 考据方面
1、校勘字句
2、辨别版本
3、考证史实
结语
后记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清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J]. 曹之. 图书馆论坛. 2006(06)
[2]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J]. 朱维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提要的理论价值[J]. 罗炳良. 史学月刊. 2006(09)
[4]论我国古代官修目录的发展及其影响[J]. 段力雄,别敏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5]管窥《四库全书总目》校勘的内容、方法与特点——以史部提要为中心[J]. 史丽君.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06)
[6]对清代考据学批评之批评[J]. 郭康松. 史学月刊. 2002(02)
[7]《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思想初探[J]. 吴海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05)
[8]《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特点[J].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1999(04)
[9]论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规范[J]. 郭康松. 清史研究. 1999(03)
[10]钱大昕与20世纪历史考证学[J]. 陈其泰. 史学理论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291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1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