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十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主体的特点和研究热点 ——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5 19:15
高等教育学本身学科的研究能够窥探本学科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并尝试性的对其学科理论建构给予支持,而这种探索则需要自身的阶段性总结、梳理与反思。我国研究者在高等教育学领域的探寻与开拓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获得了有益的成果,但因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主要是依靠研究者的知识积累与工作积累进行定性分析。虽然定性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可行的,也是普遍的,但主观认识的偏差则会使研究者无法精准地把握高等教育学研究主体的特点与研究热点分支,而运用文献计量学剖析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主体与研究热点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不足。基于这一认识,本研究力求从实证的角度,将文献计量学作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窥探镜”,以海量的文献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提取、信息分析、科学元素处理和图表绘制展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成果的图景。研究以2000年—2016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教育学类的36种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库,检索中文图书分类号为G64属于“高等教育学”的期刊文献,对期刊文献的科学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结构图??―、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结构的中心性特征分析??
6?2.000?0.002??图3-3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的结构距离结果??从图3-3可以看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领域的核心作者之间相隔的??最大距离为6,说明两位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需要通过6位作者的传递。最小距??离为1,说明两位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不需要经过第三方就可以进行。其中距离??为2的次数出现了?325次,占到总量的35.?2%,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领域,大部分核心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仅需要通过一位作者就可以完成,但是距??离超过3的知识交流占到总量的42.?7%,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的核心作??者之间联系较为松散,知识传播路径较长,知识信息的传递效率较低,知识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能够可能会失真或遭受“污染”。??四、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的节点分析??由整体到具体。在对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的中心性特征、网络密度以及网络结??构距离的简要分析之后,大致把握其联系的紧密度与疏密度之后,我们对网络结??构中重要节点以及所涉及的其他作者进行学术背景探宄
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聚类系数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得到2000年一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的??机构共现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见图4-2),然后对图片的标签大小等进行调整,??在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机构,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2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动者的异动:2016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与机构分析[J]. 周详,刘植萌,刘乙江.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4)
[2]“双一流”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何去何从?[J]. 蒋华林. 重庆高教研究. 2017(02)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应对[J].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4]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思考[J]. 刘小强.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5]学科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对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再思考[J]. 付八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6]高等教育学到底有什么用[J]. 张应强,唐萌.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2)
[7]国内外学科结构与演化可视化的研究综述[J]. 陈必坤,詹长静,王曰芬. 图书情报知识. 2016(06)
[8]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研究之变[J]. 王干.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4)
[9]社会网络分析在学科知识结构研究上的方法思辨[J]. 牟冬梅,郑晓月,王萍,赵丹宁,李茵.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8)
[10]也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因缘”[J]. 李均.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4)
博士论文
[1]我国管理科学学科演进的知识图谱研究[D]. 何超.湖南大学 2012
[2]基于教育系统工程理论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 杨亮.天津大学 2011
[3]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 刘小强.厦门大学 2008
[4]力学期刊群的内外关系与学科结构[D]. 陈立新.大连理工大学 2008
[5]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 庞青山.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高校学科壁垒融通的大智慧[D]. 罗元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D]. 陈羽洁.天津大学 2012
[3]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D]. 吴琳.大连理工大学 2011
[4]我国产业结构与高校学科结构的关系研究[D]. 步莎莎.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D]. 王荣.中南大学 2010
[6]基于共词分析的学科结构可视化研究[D]. 杨颖.中国医科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38239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结构图??―、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结构的中心性特征分析??
6?2.000?0.002??图3-3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的结构距离结果??从图3-3可以看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领域的核心作者之间相隔的??最大距离为6,说明两位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需要通过6位作者的传递。最小距??离为1,说明两位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不需要经过第三方就可以进行。其中距离??为2的次数出现了?325次,占到总量的35.?2%,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领域,大部分核心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仅需要通过一位作者就可以完成,但是距??离超过3的知识交流占到总量的42.?7%,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的核心作??者之间联系较为松散,知识传播路径较长,知识信息的传递效率较低,知识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能够可能会失真或遭受“污染”。??四、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的节点分析??由整体到具体。在对核心作者互引网络的中心性特征、网络密度以及网络结??构距离的简要分析之后,大致把握其联系的紧密度与疏密度之后,我们对网络结??构中重要节点以及所涉及的其他作者进行学术背景探宄
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聚类系数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得到2000年一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领域的??机构共现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见图4-2),然后对图片的标签大小等进行调整,??在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机构,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2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动者的异动:2016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与机构分析[J]. 周详,刘植萌,刘乙江.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4)
[2]“双一流”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何去何从?[J]. 蒋华林. 重庆高教研究. 2017(02)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应对[J].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4]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思考[J]. 刘小强.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5]学科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对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再思考[J]. 付八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6]高等教育学到底有什么用[J]. 张应强,唐萌.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2)
[7]国内外学科结构与演化可视化的研究综述[J]. 陈必坤,詹长静,王曰芬. 图书情报知识. 2016(06)
[8]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研究之变[J]. 王干.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4)
[9]社会网络分析在学科知识结构研究上的方法思辨[J]. 牟冬梅,郑晓月,王萍,赵丹宁,李茵.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8)
[10]也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因缘”[J]. 李均.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4)
博士论文
[1]我国管理科学学科演进的知识图谱研究[D]. 何超.湖南大学 2012
[2]基于教育系统工程理论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 杨亮.天津大学 2011
[3]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 刘小强.厦门大学 2008
[4]力学期刊群的内外关系与学科结构[D]. 陈立新.大连理工大学 2008
[5]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 庞青山.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高校学科壁垒融通的大智慧[D]. 罗元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D]. 陈羽洁.天津大学 2012
[3]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D]. 吴琳.大连理工大学 2011
[4]我国产业结构与高校学科结构的关系研究[D]. 步莎莎.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D]. 王荣.中南大学 2010
[6]基于共词分析的学科结构可视化研究[D]. 杨颖.中国医科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38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3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