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的历史、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3 00:23
文章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产业集群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的历史、热点和前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在发文趋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热度稳步上升,国内研究则急速下降,呈现疲软态势。在知识基础和热点议题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题接近,但研究的侧重点、视角和对象存在差异:国内学者在知识基础上主要是对国外研究结论的总结和延伸,侧重于我国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在全球化对产业集群影响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站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视角进行研究;以国内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丰富,但国际横向比较的案例较少。在研究前沿议题方面国内外研究差异较大,转型升级、协同创新、集群企业创业、共位集群和集群网络、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研究等将是未来研究趋势。
【文章来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文献数量对比图
从共被引共现网络来看,高被引文献的突发性检测所显示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根据这些高被引文献的主要内容梳理如下:第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形成机理、演化发展。马歇尔提出外部性导致了企业的地方性集中,这种外部性包括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和劳动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Krugman秉承了马歇尔的观点,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产业本地化集中的原因是专业化劳动力集中、辅助工业聚集和知识信息的频繁交流[10]。Porter于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并把它提高到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高度[11],使产业集群自此受到各界重视。而Martin等却对Porter的集群理论保持质疑态度,认为集群还存在许多问题未解决,应该谨慎使用集群概念,尤其是在政策制定时。Harrison认为外部性和交易成本理论并不能解释新兴产业区的成功,新兴产业区更强调集群内部各机构或组织的利益共享、相互信任与合作。Storper首先提出了区位规格和区位能力概念,解释了某个区域集群发展成功的方法。Markusen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犹如“平滑空间上的黏滞点”,吸收集聚了稠密的经济能量,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中心辐射型、卫星平台型和国家力量依赖型。Menzel提出产业集群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生命周期的演进过程中,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和转型期三个阶段,为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视角[12]。
第二,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区域发展(如图3区域B)。产业集群被视为创新的空间,是生产内部知识、吸收外部知识和进行知识扩散的平台。学者们从本地网络与全球联系、集体学习与知识溢出等视角,探讨了技术创新、知识溢出、集群绩效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正是因为产业集群作为特殊的产业空间载体,及其潜在的正向效应,使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成为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经典的研究课题。高频关键词有:创新(Innovation)、网络(Network)、知识(Knowledge)、绩效(Performance)、技术(Technology)、系统(System)、竞争(Competition)、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溢出(Spillover)、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第三,产业集群升级与国际化(图3区域C)。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2000年之后,学者们开始将产业集群置于全球价值链中,研究视角逐渐从地方视角转移到全球化视角,探究经济国际化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以及产业集群在国际化环境下的发展和升级,出现了“本地蜂鸣—全球管道”理论[9]、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12]。高频关键词有:升级(Growth)、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等。
本文编号:3015604
【文章来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文献数量对比图
从共被引共现网络来看,高被引文献的突发性检测所显示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根据这些高被引文献的主要内容梳理如下:第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形成机理、演化发展。马歇尔提出外部性导致了企业的地方性集中,这种外部性包括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和劳动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Krugman秉承了马歇尔的观点,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产业本地化集中的原因是专业化劳动力集中、辅助工业聚集和知识信息的频繁交流[10]。Porter于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并把它提高到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高度[11],使产业集群自此受到各界重视。而Martin等却对Porter的集群理论保持质疑态度,认为集群还存在许多问题未解决,应该谨慎使用集群概念,尤其是在政策制定时。Harrison认为外部性和交易成本理论并不能解释新兴产业区的成功,新兴产业区更强调集群内部各机构或组织的利益共享、相互信任与合作。Storper首先提出了区位规格和区位能力概念,解释了某个区域集群发展成功的方法。Markusen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犹如“平滑空间上的黏滞点”,吸收集聚了稠密的经济能量,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中心辐射型、卫星平台型和国家力量依赖型。Menzel提出产业集群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生命周期的演进过程中,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和转型期三个阶段,为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视角[12]。
第二,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区域发展(如图3区域B)。产业集群被视为创新的空间,是生产内部知识、吸收外部知识和进行知识扩散的平台。学者们从本地网络与全球联系、集体学习与知识溢出等视角,探讨了技术创新、知识溢出、集群绩效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正是因为产业集群作为特殊的产业空间载体,及其潜在的正向效应,使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成为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经典的研究课题。高频关键词有:创新(Innovation)、网络(Network)、知识(Knowledge)、绩效(Performance)、技术(Technology)、系统(System)、竞争(Competition)、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溢出(Spillover)、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第三,产业集群升级与国际化(图3区域C)。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2000年之后,学者们开始将产业集群置于全球价值链中,研究视角逐渐从地方视角转移到全球化视角,探究经济国际化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以及产业集群在国际化环境下的发展和升级,出现了“本地蜂鸣—全球管道”理论[9]、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12]。高频关键词有:升级(Growth)、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等。
本文编号:3015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01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