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知识服务与企业互动机理研究 ——基于多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21:19
  当经济文化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变为不断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知识的时候,则标志着随之到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且知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人类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服务价值的实现,需要将分散的知识资源与其活动和组织相连结起来,而价值共创的更好实现,需要不断更迭和创新知识,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创新永远不停歇,改革永远在路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创新改革的主要观点。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拥有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高校。企业通过知识服务活动和知识共享平台进行知识互补,不仅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还能不断提升高校的知识服务能力,两者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毫无疑问,研究及探索高校知识服务与企业互动价值共创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通过分析高校知识服务的流程,探索高校知识服务与企业价值共创的机理,不仅有利于高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实现理论转为实践的目的,还使企业的知识存量和价值被提高,扩大了企业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对...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知识服务与企业互动机理研究 ——基于多案例研究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流程图,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流程图


立、结论和研究结束”是扎根理论具体的研究流程,其中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是扎根理论最核心最重要的三个研究步骤。在学术界,学者们对扎根理论也有自己的见解,例如,陈向明等[67]提出,若要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需要规范收集资料并寻求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所以自下而上建立框架模型是扎根理论的典型特征。李柏洲等[68]还认为,运用逐层概念提升的抽象方法,以研究对象为基础,将相关研究因素和结论围绕特定范围逐一呈现是扎根理论的主要功能。动态性、持续性、长期性是高校知识服务活动的典型特征。首先,在查阅文献的相关研究中,其结论和观点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另外关于时间测度,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质性研究方法,通常只关注瞬时的一个或几个时间点,对高校知识服务活动的过程无法进行追踪和全面研究。扎根理论的关注动态过程和归纳分析的优点就体现出来,因此利用此质性研究方法,能深入剖析和研究高校知识服务过程,并探索其现状和发展模式机制,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理论模型,案例选择,逻辑理论,样本选择


18图 4 价值共创理论模型3.3 案例选择3.3.1 样本选择标准结合 Yin 的“差别复制”逻辑理论[67]和陈晓萍寻求多方支持和对立证据,并不断复核校准的理论[68],根据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需要,本文选择案例有以下三个标准:1)符合研究主题是所选案例的首要标准。本文研究的是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知识服务与企业互动过程机理,且需要寻找一家高校机构与不同企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共创视角下的创新瓶颈突破案例研究[J]. 周文辉,林华,陈晓红.  管理学报. 2016(06)
[2]共识、共生与共赢: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J]. 周文辉,曹裕,周依芳.  科研管理. 2015(08)
[3]知识服务、价值共创与创新绩效——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周文辉.  科学学研究. 2015(04)
[4]国内外知识服务研究评述[J]. 黄思玉.  情报探索. 2014(07)
[5]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研究[J]. 李柏洲,徐广玉,苏屹.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04)
[6]服务主导逻辑演进轨迹追踪与研究述评[J]. 郭朝阳,许杭军,郭惠玲.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07)
[7]研发服务价值共创研究——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 简兆权,陈键宏,杨金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3)
[8]乘势聚力 协同创新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 王树国.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7)
[9]我国知识服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颜海亮.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04)
[10]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价值增值机理研究[J]. 黄伟,吴洁,张朝宾,施琴芬,张运华.  情报杂志. 2010(07)

博士论文
[1]知识密集型服务系统的服务价值共创实现模式研究[D]. 安静.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动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D]. 刘珊珊.西南财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18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018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