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1年来武术国际传播的研究进展、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5.5.R2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6 02:38
以CNKI数据库中近21年来有关武术国际传播为研究主题并载在CSSCI期刊上的137篇论文信息为研究数据基础,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5.R2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在结合二次文献检索及阅读的基础上,对近21年来的武术国际传播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其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有关武术国际传播方面的CSSCI文献非常的少;载文刊物极其单一;研究核心机构群尚未形成;基础理论研究也较为薄弱。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武术国际传播的基础理论,武术国际传播与文化、国家战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为文化传播视角的武术国际传播、国家形象构建角度的武术国际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对外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四川体育科学. 2020,39(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武术国际传播相关文献发表年限示意图
期刊载文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出研究主题的分布范围和该期刊的喜好特点及水平,以此可以判断该主题未来的研究走势。根据相关关键词检索,知网给出了载文量在4篇以上的CSSCI期刊分别是:《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中国体育科技》《天津体育学院》。其中《体育文化导刊》发表为文献最多,共24篇。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10种CSSCI期刊共发表论文115篇,占总比的83.39%,具体载文分布见图2。由此看出,体育类高质量论文发表在体育类CSSCI期刊上的占了绝大比例,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其他类的CSSCI期刊对体育类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体育类高质量论文的影响力。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源于某些“人”内心对体育及体育从业人群的“轻视”,如由于高考及考研中体育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导致他们认为体育从业者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缺乏“文化”方面的功底,当然,这也与一些体育的从业者时常以自己是“搞”体育的自居就理所应当的忽略文化方面的学习给“他们”留下了不良印象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另一方也可能的确是研究者本人的写作水平不够,所写出来的文献尚不能达到其他领域期刊的发文要求,如一些体育从业者长期只注重技能,忽视理论,而导致自身写作水平较低。1.2.3 机构的统计分析
据统计,137篇CSSCI文献来源的全部作者来自于92家机构,发文机构相对较为广泛,其中以上海体育学院最多,共27篇。根据普莱斯统计核心机构发文的定律,即核心机构的发文下线为N 0.749*Nmax,N和Nmax分别表示核心作者单位发文最低数量和最高产作者单位发文数量[4]。在统计中已知最高单位发文为27篇,计算出N3.89,采用四舍五入原则,取整数为4,即使是说发表论文数量在4篇以上单位可以视为核心发文机构,仅仅只有5家,如图3所示。这5家发文单位总量为61篇,约占总发文量的44.85%,仍低于普莱斯定律在定义高产机构群时给出的比值50%,由此,可见我们认为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的核心机构群尚未形成,此外,78家单位的发文量仅有1?2篇(2篇的为8家,1篇的为70家),也反映出这些机构对该领域的研究缺乏持续的关注[5],后续乏力。2 可视化考察及主要主题探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理念迭代与路径选择[J]. 董刚,金玉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2]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 刘从德,谭春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
[3]网络文学中武术文化的译介与传播——以北美网络翻译平台“武侠世界”为例[J]. 刘毅,张佐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偏向与转向[J]. 王国志,张宗豪,张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7)
[5]“一带一路”上中国武术的价值取向和使命[J]. 卢安,姜传银,周田芬.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6)
[6]论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个支点[J]. 温搏,焦艳菊.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6)
[7]“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机遇与策略[J]. 解乒乒,史帅杰,丁保玉.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6)
[8]“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 丁传伟,李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3)
[9]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 纪谦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4)
[10]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 Ⅲ的计量分析[J]. 陈瑶瑶,倪依克. 中国体育科技. 2016(02)
本文编号:3051944
【文章来源】:四川体育科学. 2020,39(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武术国际传播相关文献发表年限示意图
期刊载文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出研究主题的分布范围和该期刊的喜好特点及水平,以此可以判断该主题未来的研究走势。根据相关关键词检索,知网给出了载文量在4篇以上的CSSCI期刊分别是:《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中国体育科技》《天津体育学院》。其中《体育文化导刊》发表为文献最多,共24篇。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10种CSSCI期刊共发表论文115篇,占总比的83.39%,具体载文分布见图2。由此看出,体育类高质量论文发表在体育类CSSCI期刊上的占了绝大比例,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其他类的CSSCI期刊对体育类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体育类高质量论文的影响力。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源于某些“人”内心对体育及体育从业人群的“轻视”,如由于高考及考研中体育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导致他们认为体育从业者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缺乏“文化”方面的功底,当然,这也与一些体育的从业者时常以自己是“搞”体育的自居就理所应当的忽略文化方面的学习给“他们”留下了不良印象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另一方也可能的确是研究者本人的写作水平不够,所写出来的文献尚不能达到其他领域期刊的发文要求,如一些体育从业者长期只注重技能,忽视理论,而导致自身写作水平较低。1.2.3 机构的统计分析
据统计,137篇CSSCI文献来源的全部作者来自于92家机构,发文机构相对较为广泛,其中以上海体育学院最多,共27篇。根据普莱斯统计核心机构发文的定律,即核心机构的发文下线为N 0.749*Nmax,N和Nmax分别表示核心作者单位发文最低数量和最高产作者单位发文数量[4]。在统计中已知最高单位发文为27篇,计算出N3.89,采用四舍五入原则,取整数为4,即使是说发表论文数量在4篇以上单位可以视为核心发文机构,仅仅只有5家,如图3所示。这5家发文单位总量为61篇,约占总发文量的44.85%,仍低于普莱斯定律在定义高产机构群时给出的比值50%,由此,可见我们认为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的核心机构群尚未形成,此外,78家单位的发文量仅有1?2篇(2篇的为8家,1篇的为70家),也反映出这些机构对该领域的研究缺乏持续的关注[5],后续乏力。2 可视化考察及主要主题探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理念迭代与路径选择[J]. 董刚,金玉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2]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 刘从德,谭春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
[3]网络文学中武术文化的译介与传播——以北美网络翻译平台“武侠世界”为例[J]. 刘毅,张佐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偏向与转向[J]. 王国志,张宗豪,张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7)
[5]“一带一路”上中国武术的价值取向和使命[J]. 卢安,姜传银,周田芬.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6)
[6]论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个支点[J]. 温搏,焦艳菊.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6)
[7]“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机遇与策略[J]. 解乒乒,史帅杰,丁保玉.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6)
[8]“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 丁传伟,李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3)
[9]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 纪谦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4)
[10]2008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 Ⅲ的计量分析[J]. 陈瑶瑶,倪依克. 中国体育科技. 2016(02)
本文编号:3051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05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