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校书修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31 22:20
东汉时期的校书、修史活动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对汉代文化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东汉帝王注重对文献典籍的收集、整理和传承,更注重对统治王朝歌功颂德,宣扬汉王朝的统治功业,因此由官方下诏开展校书、修史工作。在东汉有专门校书、修史的地方东观,而且设置了校书、修书的官职如兰台令史、校书郎、秘书监。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帝王对史学的看重,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校书、修史活动的高潮,许多史学著作在此阶段产生,参与校书、修史的文人官员也有增加。本篇论文主要对东汉时期校书、修史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东汉时期的校书、修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为东汉明帝、章帝时期,为东汉校书、修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期为和帝、安帝时期,这一时期是东汉王朝校书、修史的鼎盛时期;中后期为桓帝时期,校书、修史不如从前兴盛;后期为灵帝、献帝时期,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东观校书、修史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但仍有部分校书、修史活动。通过对史料进行梳理,发现这四个时期的校书、修史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章分别对这四个时期校书、修史活动进行梳理,对每个时期校书、修史的时间进行考证,对参与校书、修史人员进行梳理,对校书...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东汉校书、修史研究现状
二、东汉校书、修史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东汉明帝、章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明帝、章帝时期校书、修史的时间
二、参与校书、修史人员
三、明帝章帝时期修史情况
第二章 和帝、安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和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二、安帝时期校书、修史时间
三、安帝时期参与校书、修史人员
四、安帝时期校书、修史主要成果
第三章 桓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桓帝时期校书、修史的时间
二、桓帝时期参与校书、修史的人员
三、桓帝时期校书、修史的情况
第四章 灵帝、献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灵帝、献帝时期校书、修史时间
二、参与校书、修史人员
三、灵帝、献帝时期修史概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J]. 汤城.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2]试论东汉史学政治功用的凸现[J]. 郑明月,吕宽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3]史官制度与正史编纂[J]. 胡逢祥. 历史教学问题. 2005(01)
[4]传统史学与中国古代政治[J]. 刘治立.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4(03)
[5]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J]. 陈其泰. 河北学刊. 2003(05)
[6]论史学与政治及其他[J]. 章开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2)
[7]论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政治化特征[J]. 曾学文. 历史教学问题. 1989(02)
[8]从《史记》、《汉书》的差异看两汉统治者对史学的影响[J]. 张晓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1)
[9]《汉书》历史地位再评价[J]. 陈其泰. 史学史研究. 1988(01)
[10]汉明帝诏书与班固[J]. 邵毅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6)
博士论文
[1]范晔及其史传文学[D]. 程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2]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 汪高鑫.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 郭雪峰.安徽大学 2007
[2]两汉之际的史学[D]. 杜永梅.内蒙古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9074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东汉校书、修史研究现状
二、东汉校书、修史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东汉明帝、章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明帝、章帝时期校书、修史的时间
二、参与校书、修史人员
三、明帝章帝时期修史情况
第二章 和帝、安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和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二、安帝时期校书、修史时间
三、安帝时期参与校书、修史人员
四、安帝时期校书、修史主要成果
第三章 桓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桓帝时期校书、修史的时间
二、桓帝时期参与校书、修史的人员
三、桓帝时期校书、修史的情况
第四章 灵帝、献帝时期的校书、修史
一、灵帝、献帝时期校书、修史时间
二、参与校书、修史人员
三、灵帝、献帝时期修史概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J]. 汤城.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2]试论东汉史学政治功用的凸现[J]. 郑明月,吕宽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3]史官制度与正史编纂[J]. 胡逢祥. 历史教学问题. 2005(01)
[4]传统史学与中国古代政治[J]. 刘治立.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4(03)
[5]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J]. 陈其泰. 河北学刊. 2003(05)
[6]论史学与政治及其他[J]. 章开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2)
[7]论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政治化特征[J]. 曾学文. 历史教学问题. 1989(02)
[8]从《史记》、《汉书》的差异看两汉统治者对史学的影响[J]. 张晓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1)
[9]《汉书》历史地位再评价[J]. 陈其泰. 史学史研究. 1988(01)
[10]汉明帝诏书与班固[J]. 邵毅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6)
博士论文
[1]范晔及其史传文学[D]. 程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2]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 汪高鑫.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 郭雪峰.安徽大学 2007
[2]两汉之际的史学[D]. 杜永梅.内蒙古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9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20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