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阈下图书馆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1 16:50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与高校"双一流"建设迫切化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的突破、转型与发展。本文在论述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所构建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内部与外部协同创新的发展措施,并对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策略,以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文章来源】:新世纪图书馆. 2020,(07)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平台
在“创新2.0时代”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国家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在与外部环境系统融合的大环境中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由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定位与实际情况,秉承着开放、创新与合作的理念,在自身服务转型与其他主体合作过程中进行着驱动创新与跨界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建立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统筹与监管整个协同创新中各主体之间知识的流动,力求为用户、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提供多样化、全面化与个性化的创新服务,全面助力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更具有中国特色化、差别化与可持续发展化[3]。协同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将自身的创新资源与要素有效汇集,通过要素内的知识共享、创新互惠、行动最优同步、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水平系统匹配,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从而充分释放主体之间的“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实现“1+1>2”效果的深度合作[4]。依据这一理念,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协同创新动力层是调动图书馆与合作方(政府、用户、技术和学校) 协同创新积极性,推动图书馆馆内外形成稳定、持续与紧密关系的基础,其服务的行为主体来自于不同的学科、行业领域,其参与方式可能是个人、组织或团队,其地域来源不固定。而这些具有差异化主体融合创新的过程符合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产出,有助于高校的科研水平提高、师资人才培养,成果推进转化,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双一流”人才培养和“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科研产出方面,高校图书馆相比于其他机构在学科服务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等技术背景下,图书馆应发挥协同创新主体作用,使学科服务从传统的扩增用户数量与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式向嵌入式内涵学科服务转变,实现科研产出的最大化,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在开展嵌入式内涵学科服务中,通过对用户行为与特征数据进行静态与动态的获取,通过数据分析、清洗与挖掘,识别用户的显性实际需求和用户的隐性潜在需求,确定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信息资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特征将其标签化。针对提炼出来的标签化需求信息,图书馆再根据涉及的学科与领域,与高校机关、各个院系、科研院所等主体进行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具有高效的、专业的、个性的、精准的知识服务与资源推送[12],其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在整个学科服务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舆情监测、处理方案分析与专业数据分析方面,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决策参考。其新型的协同创新学科服务不仅深层次地对学科发展的轨迹、动态信息价值进行了剖析与预测,保障了学术资源的全面性,为教学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而且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科发展趋势下,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整体学术水平,有利于新知识的产出,有利于高校“双一流”学科的建设[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入“双一流”战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构研究[J]. 沈洋,李春鸣,覃晓龙. 现代情报. 2018(10)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服务实证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刘凤侠,潘香岑.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09)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 王中婧.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08)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 储节旺,汪敏. 现代情报. 2018(07)
[5]总分馆制下高校图书馆校区互借服务运作情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东校园分馆为例[J]. 杨静,梁益铭. 图书馆学研究. 2018(03)
[6]观念、形态、功能视阈下的图书馆空间重组[J]. 王正兴,徐红玉. 图书馆论坛. 2018(03)
[7]协同创新视阈下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联盟建设探讨[J]. 李杨,陆和建. 图书馆建设. 2017(06)
[8]“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为例[J]. 赵庆龄,王彤. 情报科学. 2017(06)
[9]新世纪以来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回顾与思考[J]. 邱冠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04)
[10]图书馆为众创服务的基本问题研究[J]. 王奕. 图书馆建设. 2017(02)
本文编号:3241039
【文章来源】:新世纪图书馆. 2020,(07)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平台
在“创新2.0时代”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国家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在与外部环境系统融合的大环境中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由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定位与实际情况,秉承着开放、创新与合作的理念,在自身服务转型与其他主体合作过程中进行着驱动创新与跨界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建立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统筹与监管整个协同创新中各主体之间知识的流动,力求为用户、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提供多样化、全面化与个性化的创新服务,全面助力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更具有中国特色化、差别化与可持续发展化[3]。协同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将自身的创新资源与要素有效汇集,通过要素内的知识共享、创新互惠、行动最优同步、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水平系统匹配,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从而充分释放主体之间的“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实现“1+1>2”效果的深度合作[4]。依据这一理念,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协同创新动力层是调动图书馆与合作方(政府、用户、技术和学校) 协同创新积极性,推动图书馆馆内外形成稳定、持续与紧密关系的基础,其服务的行为主体来自于不同的学科、行业领域,其参与方式可能是个人、组织或团队,其地域来源不固定。而这些具有差异化主体融合创新的过程符合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产出,有助于高校的科研水平提高、师资人才培养,成果推进转化,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双一流”人才培养和“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科研产出方面,高校图书馆相比于其他机构在学科服务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等技术背景下,图书馆应发挥协同创新主体作用,使学科服务从传统的扩增用户数量与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式向嵌入式内涵学科服务转变,实现科研产出的最大化,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在开展嵌入式内涵学科服务中,通过对用户行为与特征数据进行静态与动态的获取,通过数据分析、清洗与挖掘,识别用户的显性实际需求和用户的隐性潜在需求,确定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信息资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特征将其标签化。针对提炼出来的标签化需求信息,图书馆再根据涉及的学科与领域,与高校机关、各个院系、科研院所等主体进行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具有高效的、专业的、个性的、精准的知识服务与资源推送[12],其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在整个学科服务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舆情监测、处理方案分析与专业数据分析方面,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决策参考。其新型的协同创新学科服务不仅深层次地对学科发展的轨迹、动态信息价值进行了剖析与预测,保障了学术资源的全面性,为教学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而且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科发展趋势下,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整体学术水平,有利于新知识的产出,有利于高校“双一流”学科的建设[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入“双一流”战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构研究[J]. 沈洋,李春鸣,覃晓龙. 现代情报. 2018(10)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服务实证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刘凤侠,潘香岑.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09)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 王中婧.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08)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 储节旺,汪敏. 现代情报. 2018(07)
[5]总分馆制下高校图书馆校区互借服务运作情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东校园分馆为例[J]. 杨静,梁益铭. 图书馆学研究. 2018(03)
[6]观念、形态、功能视阈下的图书馆空间重组[J]. 王正兴,徐红玉. 图书馆论坛. 2018(03)
[7]协同创新视阈下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联盟建设探讨[J]. 李杨,陆和建. 图书馆建设. 2017(06)
[8]“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为例[J]. 赵庆龄,王彤. 情报科学. 2017(06)
[9]新世纪以来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回顾与思考[J]. 邱冠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04)
[10]图书馆为众创服务的基本问题研究[J]. 王奕. 图书馆建设. 2017(02)
本文编号:324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24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