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影响开发文献定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3 11:24
以核心期刊、硕博论文为视角,基于中国知网检索的低影响开发研究文献发文明细,对文献年度发表趋势、来源、主题分布、被引次数、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从社会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数学建模方法、系统学方法和空间优化方法4个方面揭示了国内低影响开发定量研究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表明,自2009年起中国低影响开发研究相关文献发表量增长迅速,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目标逐渐深入,研究体系日渐完善;模型和方法多元,但有过分依赖模型趋势;方案多样化但有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应着眼于方法体系创新、学科综合应用、评价体系全方位考量等,为海绵城市建设和低影响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文章来源】:人民珠江. 2020,41(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层次分析
从时间分布看(图1),中国低影响开发研究始于2009年3月王建龙等[13]在《工业建筑》发表的《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该文主要介绍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关键措施,分析了低影响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注重系统间的契合性,实现效益体系整体优化。同年7月,王建龙等[14]在《中国给水排水》发表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分析了低影响开发的技术体系和实施方法,肯定了低影响开发在解决城市雨洪问题中的重要地位,低影响开发可以改善水质污染以及削减强降雨带来的地表径流,实现雨水循环利用,为低影响开发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图1可知,2009—2013年的低影响开发文献发表量增长缓慢。2013年以后增长迅速,在2019年最多,达到565篇。2016年和2017年相对较多,分别达到423、443篇。2013年发布了《国务院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将低影响开发理念与城市规划结合,标志着低影响开发技术在中国正式推广,因此,低影响开发研究在2013年以后逐年增多。虽然在2018年文献发表量略有下降,但随着城市内涝灾害的频发,低影响开发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其定量研究势必成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热点。
从文献资源类型看(图2),期刊类共刊登1 503篇文献,其中90种核心期刊刊登了371篇低影响开发相关文献,占中文文献的19.7%。刊登相关文献较多的核心期刊有:《中国给水排水》98篇、《给水排水》48篇、《中国园林》16篇、《水电能源科学》15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4篇、《水利水电技术》12篇;博士论文分布于7所高校中,共7篇;硕士论文分布于117所高校中,共377篇,其中重庆大学最多,共22篇。从检索结果中获得文献发表量排名前30中,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文献发表量的比例约为7∶15。由此可见,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占比较低。通过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发文质量的比较,发现非核心期刊质量较低,多有拼凑现象,后续研究应注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创新点,为城市水文水质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从文献主题分布看(图3),主题为“低影响开发”和“海绵城市”的文献占比最高,分别占39.17%和26.22%,其次是雨水花园、雨水系统、城市内涝、雨洪管理、下凹式绿地和雨洪径流。海绵城市占比仅次于低影响开发,是因为低影响开发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性措施,海绵城市实质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低影响开发的八大措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被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和蓄水池均为防治城市内涝灾害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可以依据多项效益指标,设置合理的低影响开发组合方案或改善管网条件,最终达到地表径流合理分配和利用,径流污染物最大限度地被净化。在八大措施检索结果中,“雨水花园”在所有措施中占比最高,这是因为雨水花园可以削减地表径流70%以上,去除径流污染物约70%,且建造成本远小于传统雨水管理体系[15],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设雨水花园,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政策议程研究的“知识图谱”:趋势、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汪家焰,钱再见. 学习论坛. 2019(11)
[2]智慧化海绵体系下的内涝防控策略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丁锶湲,曾坚,王宁,吴连丰. 给水排水. 2019(11)
[3]以多元需求为导向的海绵城市BIM管理平台研究[J]. 陈奕,王航瑶,许乃星,林显治. 中国给水排水. 2019(18)
[4]考虑下垫面类型的干旱指数比较研究[J]. 王展鹏,宋立生,兰子焱,杨梦颖,鲁丹.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9(04)
[5]镇江市低影响开发示范区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J]. 夏雯,芦建国,景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4)
[6]基于SWMM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探讨[J]. 肖友淦. 给水排水. 2019(07)
[7]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径流污染的削减作用研究进展[J]. 刘曙光,回振佺,代朝猛,谭博. 人民长江. 2019(06)
[8]基于Morris和Sobol的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J]. 刘松,佘敦先,张利平,丁凯熙,郭梦瑶,陈森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6)
[9]洪潮遭遇下沿海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有效性研究[J]. 李江云,蒋颖龄,刘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5)
[10]基于边际效益分析的LID设施组合比例研究[J]. 高曼,池勇志,赵建海,姜远光,付翠莲. 中国给水排水. 2019(09)
本文编号:3604250
【文章来源】:人民珠江. 2020,41(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层次分析
从时间分布看(图1),中国低影响开发研究始于2009年3月王建龙等[13]在《工业建筑》发表的《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该文主要介绍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关键措施,分析了低影响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注重系统间的契合性,实现效益体系整体优化。同年7月,王建龙等[14]在《中国给水排水》发表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分析了低影响开发的技术体系和实施方法,肯定了低影响开发在解决城市雨洪问题中的重要地位,低影响开发可以改善水质污染以及削减强降雨带来的地表径流,实现雨水循环利用,为低影响开发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图1可知,2009—2013年的低影响开发文献发表量增长缓慢。2013年以后增长迅速,在2019年最多,达到565篇。2016年和2017年相对较多,分别达到423、443篇。2013年发布了《国务院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将低影响开发理念与城市规划结合,标志着低影响开发技术在中国正式推广,因此,低影响开发研究在2013年以后逐年增多。虽然在2018年文献发表量略有下降,但随着城市内涝灾害的频发,低影响开发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其定量研究势必成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热点。
从文献资源类型看(图2),期刊类共刊登1 503篇文献,其中90种核心期刊刊登了371篇低影响开发相关文献,占中文文献的19.7%。刊登相关文献较多的核心期刊有:《中国给水排水》98篇、《给水排水》48篇、《中国园林》16篇、《水电能源科学》15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4篇、《水利水电技术》12篇;博士论文分布于7所高校中,共7篇;硕士论文分布于117所高校中,共377篇,其中重庆大学最多,共22篇。从检索结果中获得文献发表量排名前30中,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文献发表量的比例约为7∶15。由此可见,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占比较低。通过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发文质量的比较,发现非核心期刊质量较低,多有拼凑现象,后续研究应注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创新点,为城市水文水质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从文献主题分布看(图3),主题为“低影响开发”和“海绵城市”的文献占比最高,分别占39.17%和26.22%,其次是雨水花园、雨水系统、城市内涝、雨洪管理、下凹式绿地和雨洪径流。海绵城市占比仅次于低影响开发,是因为低影响开发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性措施,海绵城市实质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低影响开发的八大措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被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和蓄水池均为防治城市内涝灾害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可以依据多项效益指标,设置合理的低影响开发组合方案或改善管网条件,最终达到地表径流合理分配和利用,径流污染物最大限度地被净化。在八大措施检索结果中,“雨水花园”在所有措施中占比最高,这是因为雨水花园可以削减地表径流70%以上,去除径流污染物约70%,且建造成本远小于传统雨水管理体系[15],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设雨水花园,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政策议程研究的“知识图谱”:趋势、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汪家焰,钱再见. 学习论坛. 2019(11)
[2]智慧化海绵体系下的内涝防控策略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丁锶湲,曾坚,王宁,吴连丰. 给水排水. 2019(11)
[3]以多元需求为导向的海绵城市BIM管理平台研究[J]. 陈奕,王航瑶,许乃星,林显治. 中国给水排水. 2019(18)
[4]考虑下垫面类型的干旱指数比较研究[J]. 王展鹏,宋立生,兰子焱,杨梦颖,鲁丹.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9(04)
[5]镇江市低影响开发示范区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J]. 夏雯,芦建国,景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4)
[6]基于SWMM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探讨[J]. 肖友淦. 给水排水. 2019(07)
[7]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径流污染的削减作用研究进展[J]. 刘曙光,回振佺,代朝猛,谭博. 人民长江. 2019(06)
[8]基于Morris和Sobol的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J]. 刘松,佘敦先,张利平,丁凯熙,郭梦瑶,陈森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6)
[9]洪潮遭遇下沿海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有效性研究[J]. 李江云,蒋颖龄,刘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5)
[10]基于边际效益分析的LID设施组合比例研究[J]. 高曼,池勇志,赵建海,姜远光,付翠莲. 中国给水排水. 2019(09)
本文编号:3604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0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