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训释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6 22:17
  清人刘淇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助字辨略》在收字规模、词类划分和训释方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虚词著作。而其后的由高邮王引之所作的《经传释词》也是一部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突出地位的虚词专著。王引之对虚词的解释更是对后人有着重大的启示。《经传释词》最大的价值是对前人不解或误解的词进行了解释,同时在词义的考证方法上也是超越前人,游刃有余地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作为两部训释虚词的著作,成书时间虽然前后不同,但是王氏并未见到刘氏的《助字辨略》。两书反映了两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在多方面有着相同的见解,在有些方面亦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语法思想、训释内容和训释方法方面对《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两部虚词专著进行了比较研究。论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在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助字辨略》成书之前的虚词研究情况,并且简要叙述了《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一章为“《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概述”。对两书的作者、版本、性质以及编纂体例进行了说明。《经传释词》的性质乃是一部...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古代学者对虚词的阐释与研究
    二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研究现状
    三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训释比较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概述
    第一节 作者与版本
        一、《助字辨略》的作者与版本
        二、《经传释词》的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两书的性质
    第三节 编纂体例
        一、《助字辨略》的编纂体例
        二、《经传释词》的编纂体例
第二章 语法思想比较
    第一节 虚词的界定
        一、《助字辨略》对虚词的界定
        二、《经传释词》对虚词的界定
    第二节 虚词的分类描写
        一、《助字辨略》体现的虚词分类思想
        二、《经传释词》体现的虚词分类思想
    第三节 两书复音虚词研究
    第四节 两书语法化研究
第三章 虚词释义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所收相同虚词训诂内容的比较
        一、义项的比较
        二、引证的比较
    第二节 所收不同虚词训诂内容的研究
        一、《助字辨略》未收《经传释词》收词研究
        二、《经传释词》未收《助字辨略》收词研究
第四章 虚词训释方法比较
    第一节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的引据研究
        一、《助字辨略》的引据
        二、《经传释词》的引据
    第二节 训释方法比较研究
        一、《助字辨略》的训释方法
        二、《经传释词》的训释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传释词》语料断限辨正[J]. 于广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2]汉语虚词研究述评[J]. 陈利丽.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3]《经传释词》研究综述[J]. 刘建明.  平原大学学报. 2006(04)
[4]《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比较略述[J]. 刘建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5]试析刘淇《助字辨略》释词术语[J]. 张鹏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助字辨略》的释词方式[J]. 邓文琦.  理论学刊. 2006(03)
[7]刘淇的虚词观与《助字辨略》的释词法[J]. 张鹏丽,陈明富.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8]《经传释词》作者考证[J]. 于广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9]从“爰”的释义看《经传释词》的几点不足[J]. 顾恩多.  集宁师专学报. 2005(02)
[10]中国古代语法研究的兴起与早期的语法研究[J]. 邓文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4)

硕士论文
[1]《助字辨略》语法化研究[D]. 范桂娟.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经传释词》与《词诠》虚词研究比较[D]. 张颖.兰州大学 2007
[3]《助语辞》与《虚字说》比较研究[D]. 单秀丽.曲阜师范大学 2006
[4]《助字辨略》初探[D]. 崔雪艳.新疆师范大学 2004
[5]《助字辨略》研究[D]. 张鹏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6]《经传释词》研究[D]. 宋彩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48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48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