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出土象牙物理化学性质及赋存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11:18
为了给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荧光光谱、差热—热重分析仪等现代测试技术与方法,对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基本物理性质、化学腐蚀性质、脱水特征、微生物特征和赋存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与新鲜亚洲象牙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古象牙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机理及赋存环境对它的影响,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进展: 新鲜象牙内层饱和密度为1.76g/cm~3,古象牙饱和密度平均值为1.76g/cm~3,其中外层为2.00 g/cm~3,内层平均为1.645g/cm~3,结果证明:古象牙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孔隙率为57.8~70.0%。 新鲜象牙天然含水率为15.3%,古象牙天然含水率平均值为53.77%,其中外层为31.1%,内层平均为65.1%。,在37℃恒温烘箱中干燥,新鲜象牙9天后失水率为12.36%,形貌没有变化,古象牙在6小时后,失水率就高达为31.37%,更为严重地是水分丢失后古象牙会开裂,甚至粉化。 古象牙、新鲜象牙和天然磷灰石都易溶于酸,难溶于碱,它们在1%HCL中的腐蚀量...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序言
1.1 成都金沙古象牙的保护
1.1.1 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1.1.2 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1.1.3 古象牙保护的过程
1.2 古象牙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1.2.1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硕士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基本物理性质
2.1 实验样品、实验方法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象牙的密度
2.2.2 象牙的孔隙率
2.2.3 象牙的含水率
2.3 讨论
2.3.1 金沙古象牙内层与外层基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分析
2.3.2 金沙古象牙和新鲜象牙基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脱水特征
3.1 实验
3.1.1 实验样品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差热-热重曲线脱水特征
3.2.2 100-105℃恒温干燥器脱水特征
3.2.3 37 ℃的恒温质量和形貌变化
3.3 讨论
3.3.1 成都金沙古象牙、三星堆古象牙内层与外层脱水特征差异的原因分析
3.3.2 成都金沙古象牙、三星堆古象牙内层与新鲜象牙内层脱水特征差异的原因分析
3.3.3 水分对古象牙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耐酸碱腐蚀性能
4.1 实验
4.1.1 实验样品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微生物特征
5.1 实验
5.1.1 实验样品
5.1.2 样品的观察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曲霉类
5.2.2 青霉类
5.2.3 细菌
5.2.4 放线菌
5.2.5 防菌防霉剂的选择
5.3 小结
第六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外部赋存环境
6.1 实验
6.1.1 实验样品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
6.2.1 土壤的物相
6.2.2 土壤的化学成分
6.2.3 土壤、古象牙的酸碱度和电位
6.3 讨论
6.3.1 古象牙的土壤保存环境及其形成原因
6.3.2 土壤保存环境对古象牙的影响
6.3.3 古象牙的临时保存环境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沙遗址出土古象牙的现场清理加固保护[J]. 肖璘,白玉龙,孙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03)
[2]三峡兴隆洞出土12~1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象牙刻划[J]. 高星,黄万波,徐自强,马志帮,J.W.Olsen. 科学通报. 2003(23)
[3]金沙遗址出土象牙、骨角质文物现场临时保护研究[J]. 肖璘,孙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02)
[4]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之环境意义的研究[J]. 谢先德,张刚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04)
[5]建筑石材的生物腐蚀[J]. 张秉坚,周环. 腐蚀与防护. 2001(06)
[6]微生物矿物学及其应用[J]. 连宾. 地质地球化学. 1999(01)
[7]北京卧佛寺地区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J]. 耿玉清,孙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04)
[8]环境对文物的影响与控制[J]. 王君龙,程德润.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9]伊犁谷地野核桃林下土壤的形成特点及其系统分类[J]. 刘立诚,排祖拉,徐华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10]土壤pH和Eh对金属材料腐蚀的影响[J]. 孙慧珍,朱荫湄,许晓峰. 土壤学报. 1997(01)
硕士论文
[1]古代纺织品的保护——丝织品文物清洁及贮藏的研究[D]. 孔旭.东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03407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序言
1.1 成都金沙古象牙的保护
1.1.1 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1.1.2 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1.1.3 古象牙保护的过程
1.2 古象牙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1.2.1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2 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硕士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基本物理性质
2.1 实验样品、实验方法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象牙的密度
2.2.2 象牙的孔隙率
2.2.3 象牙的含水率
2.3 讨论
2.3.1 金沙古象牙内层与外层基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分析
2.3.2 金沙古象牙和新鲜象牙基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脱水特征
3.1 实验
3.1.1 实验样品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差热-热重曲线脱水特征
3.2.2 100-105℃恒温干燥器脱水特征
3.2.3 37 ℃的恒温质量和形貌变化
3.3 讨论
3.3.1 成都金沙古象牙、三星堆古象牙内层与外层脱水特征差异的原因分析
3.3.2 成都金沙古象牙、三星堆古象牙内层与新鲜象牙内层脱水特征差异的原因分析
3.3.3 水分对古象牙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耐酸碱腐蚀性能
4.1 实验
4.1.1 实验样品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微生物特征
5.1 实验
5.1.1 实验样品
5.1.2 样品的观察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曲霉类
5.2.2 青霉类
5.2.3 细菌
5.2.4 放线菌
5.2.5 防菌防霉剂的选择
5.3 小结
第六章 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的外部赋存环境
6.1 实验
6.1.1 实验样品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
6.2.1 土壤的物相
6.2.2 土壤的化学成分
6.2.3 土壤、古象牙的酸碱度和电位
6.3 讨论
6.3.1 古象牙的土壤保存环境及其形成原因
6.3.2 土壤保存环境对古象牙的影响
6.3.3 古象牙的临时保存环境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沙遗址出土古象牙的现场清理加固保护[J]. 肖璘,白玉龙,孙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03)
[2]三峡兴隆洞出土12~1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象牙刻划[J]. 高星,黄万波,徐自强,马志帮,J.W.Olsen. 科学通报. 2003(23)
[3]金沙遗址出土象牙、骨角质文物现场临时保护研究[J]. 肖璘,孙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02)
[4]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之环境意义的研究[J]. 谢先德,张刚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04)
[5]建筑石材的生物腐蚀[J]. 张秉坚,周环. 腐蚀与防护. 2001(06)
[6]微生物矿物学及其应用[J]. 连宾. 地质地球化学. 1999(01)
[7]北京卧佛寺地区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J]. 耿玉清,孙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04)
[8]环境对文物的影响与控制[J]. 王君龙,程德润.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9]伊犁谷地野核桃林下土壤的形成特点及其系统分类[J]. 刘立诚,排祖拉,徐华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10]土壤pH和Eh对金属材料腐蚀的影响[J]. 孙慧珍,朱荫湄,许晓峰. 土壤学报. 1997(01)
硕士论文
[1]古代纺织品的保护——丝织品文物清洁及贮藏的研究[D]. 孔旭.东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03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70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