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5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图书馆使用情况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5·l2”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遭受了严重破坏,废墟上的灾区重建,是一项空前的系统工程。灾后重建,文化不能缺位。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基本上分为基本生活的重建、公共设施恢复重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文化恢复重建等四个层次,文化重建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灾后重建中,图书馆面临灾后重建、推进城乡文化统筹协调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三重任务。灾区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实现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先进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大城市带动大乡村,创造新型文化样态,逐步消解灾区不稳定因素,才能找到统筹灾区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是物质的灵魂,物质是文化的显现。要立足城乡统筹,把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作为向农村输送先进文化的载体。_1]推进城乡图书馆一体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灾区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是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改善灾区民生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建设灾区新农村是灾区重建的应有之义。要激活灾区居民建设灾区新农村的热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灾区先进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唤醒灾区居民的自尊、自信和自爱精神,凝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使先进文化成为灾区乡风文明的重要内涵,成为灾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的科学内涵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政策、决策和用户需求,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人,离不开网络环境与相关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实质是另一种投入),资源和集成信息服务的产出则离不开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既涉及个人和企业,又涉及政府和社会;既涉及重建图书馆自身的战略与管理,也涉及政府的相关政策与社会体制;不仅涉及近期或当前问题,而且还涉及历史遗留与未来发展问题。因此,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模式,可综合为外部要素投入规律管理、内部要素运行规律管理(往往包括具体图书馆的技术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和产出规律管理三个层面的管理模式。确保这一复杂的巨系统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图书馆制度(国家对图书馆的政策安排),必须研究兼顾这些复杂方面,实现图书馆有效运转、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在投入上,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并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明确中央、地方、社会与公民个人的职责,并协调好彼此关系,形成整体性灾后恢复重建力量体系。把国家政策和外部支援等西医式的“手术治疗”

  与灾区图书馆的内部体制机制“调理”密切配合,达到“扶正固本”的效果。在运行上,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服务范式,构建上下互动、交互理性的运行机制,为灾后重建提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的内涵需要从内容、进程和层次三个维度加以理解:从重建的内容来看,要坚持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并举,而且首要目标是重建覆盖全社会、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图书馆精神。从重建的进程来看,灾区图书馆重建是一个具有分步性与阶段性的系统工程,大致要经历流动图书服务车、过渡性板房服务、维修加固馆舍、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和全面提升建设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从重建的层次来看,灾区图书馆重建包含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修复与再造;二是还原与升级;三是破旧与立新。具体而言,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应该实现由恢复公共服务体系向创新运行体制转变,由对图书馆的救济政策向发展政策转变;由恢复图书信息服务向重构图书信息服务生态的转变。

  2 图书馆在灾后重建中投入与运行模式分析在图书馆灾后重建中,制度性条件是重中之重。

  “在一国的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无疑是最最重要的制度,因为它具有其他经济组织所没有的强制力”。制度性安排的核心要素,第一是资源的筹措,第二是资源的分配及其管理,即投入与运行模式。

  从投入主体划分,图书馆灾后重建投入与运行模式可分为国家财政拨款投入模式、对口支援投入模式、图书馆行业组织援助模式、社会捐赠投入模式。国家财政投入和对口支援投入主要用于建筑和馆藏的重建,社会捐赠投入模式主要用于馆藏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建设及重建政策咨询等。从投入形式划分,可分为经济投人、物资投入、人力投入(志愿者等)、智力投入等。

  2.1 国家财政拨款模式对灾后重建而言,政府最直接的投入无疑是财政拨款。据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测算,此次重建资金需求约为1万亿元。中央财政将按重建资金总需求30%左右的比例建立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其余的资金通过地方财政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国内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城乡居民自有和自筹资金、企业自有和自筹资金、创新融资等筹措。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被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重建资金主要从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安排,同时还明确了建筑选址、功能、面积和数量。

  2.2 对口支援模式对口支援是在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之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一对一帮扶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解决区域性财力不平衡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作为一种政策与制度安排,对口支援在我国有一定历史渊源。这种模式在20世纪5O年代就开始萌芽,80至90年代不断发展。随着我国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上的“对口支援”为政府所倚重,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正式教育制度之外的一种补充性教育制度安排。汶川地震的发生及其重建,在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过程中,在筹措资源转向资源分配与管理的背景下,对口支援作为区域平衡的制度性安排,具有双重意义。以地震恢复重建的角度观察,对口支援是筹措资源的方式之一;但若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从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分析,这一制度的采用,更当视为探寻均衡化的资源分配方式。

  2008年6月5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以“举全国之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5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确定粤、苏、沪、浙、京、辽等19个省市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6月19 13,文化部印发《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6月25日,全国文化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汶川I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统一部署和“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为做好文化系统对口支援工作,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支援省市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将文化重建纳入对口支援总体规划,在当地对口支援经费总盘子中落实文化对口支援经费。明确了支受援双方文化部门的责任,文化系统对口支援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和修复公共文化设施,提供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等服务。帮助灾区恢复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灾区提供物资支持,协助灾区开展人才培训、人才交流等活动。



本文编号:5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5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