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学与图书情报学研究综述与思考(3)

发布时间:2014-07-01 16:35

  
  4.2 图书情报学的认识与存在
  对认识和存在关系的重新解读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点。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和解释下的图书情报学认识和存在的关系表现为:①图书情报学的认识对象(存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即社会存在的变化。从最初施莱廷格以图书馆整理作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开始,图书情报学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经历了所谓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机构到知识信息的过程。这一变化正是由认识对象变化引起,即从最初的图书整理、简单的图书资料提供,到近现代的信息检索和提供,图书情报学的认识对象在不断扩展、丰富。于良芝也认为随着信息职业的细化,图书馆职业和情报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了巨大变化。②图书情报学的认识与存在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统一于科学知识对存在的解释中。即研究者自身的立场、文化知识背景和社会背景决定着其对存在的解释,正是这种理解的历史性使得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解释的基础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立场。因此,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必须出现多种声音,即视角的多元化、解释的多元化和意义的多重性。同时,这种解释性的认识表示我们认可的学说和观点也是建立在视域融合的基础上,即研究群体的共识。③图书情报学的认识对象只有变化、复杂,没有绝对的唯一和本质,试图找到各种现象和存在简单化的努力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④图书情报学的认识本身是开放的、多元的,且仅仅是对存在的一种解读。⑤单纯的概念不能解决图书情报学的问题,固定界限的图书馆概念不能把握庞大复杂且流动着的图书情报学认识对象。
  
  4.3 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体系
  传统的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大多以线性的、单一的、封闭的模样出现,并试图囊括所有认识存在。在后现代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判断等观点指引下,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开放性,即学科体系的逻辑解构容许新内容的加入;②非确定性,学科体系不能成为宏大的“元叙事”,即不能试图成为解释一切的标准统一语言,也不能试图规定研究群体的话语,话语的多样性以及学科知识的话语叙述倾向才是学科的发展趋势;③非线性,即学科体系的各要素间充满差异且彼此互补,逻辑结构体现的是多向性,而非直线单向。

  
  5 结语
  
  本文是对后现代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尝试性反思,着重找出其背后的哲学依据,以此作为学科化发展的助力。如何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引导下,提出图书情报学改进的具体实现(包括学科体系的重设、学科认识与存在的具体解释)将是后续探讨的重点。


本文编号: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716_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