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资料翻译之文化视角分析——以西安地区的外宣资料为例
本文关键词:外宣资料翻译之文化视角分析——以西安地区的外宣资料为例
【摘要】:地区对外宣传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和交流活动,是地区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地区外宣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文化元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差异,要照顾到译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和接受能力,合理地使用各种变通手段和转换技巧,尽力使译语读者与原语读者产生近似的反应,从而达到地区政府或企业所期望的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外宣翻译 文化元素 变通手段 宣传效果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一、文化与对外宣传翻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积极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促进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意义愈发重要,外宣翻译已经成为我国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和渠道。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新奎;广告宣传与语言文化──企业名称及产品品牌的汉译俄初探[J];俄语学习;2000年05期
2 安新奎;;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翻译之研究(二)[J];俄语学习;2013年05期
3 安新奎;;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翻译之研究(一)[J];俄语学习;2013年04期
4 朱达秋;;从俄语谚语俗语看俄罗斯人的传统财富观——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解说[J];外国语文;2011年02期
5 安新奎;;地区对外宣传材料的特点及其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安新奎;跨文化交际冲突与翻译之策略[J];语言与翻译;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及其融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仁民;;误译探析及其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叶海燕;论比喻辞格的译学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陈宏斌;;文化翻译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译本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红光;;Cultural Gaps & Untranslatability[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陈立珍;;跨文化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与英汉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小清;;英汉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玮;;文化生态平衡与适度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苗颖;浅析目的论下戏剧文化信息传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新奎;广告宣传与语言文化──企业名称及产品品牌的汉译俄初探[J];俄语学习;2000年05期
2 安新奎;;俄汉翻译与网络信息资源[J];俄语学习;2011年05期
3 安新奎;试论企业及产品广告材料的汉译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安新奎;;地区对外宣传材料的特点及其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振宇;;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惠莹;;外宣翻译的特点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燕;;试论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和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孔祥立;;论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文教资料;2008年14期
5 宋双维;;目的论关照下的外宣翻译——以“中国·上海”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李莹;;浅谈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者的基本素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7 宋剑祥;王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8 史莹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的基本素质研究[J];大家;2010年23期
9 杨萌;;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刘晓辉;;略谈外宣翻译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冯英;;汉英语分类词群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国庆(致公);外宣翻译工作更重要[N];联合时报;2009年
2 安徽省合肥市世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余海燕;为课堂全方位注入文化元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侯本末 魏颖;于炳育:让英语课形成“文化场”[N];天津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s,
本文编号:100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00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