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语言文化学的表象范畴及其先例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7 08:12

  本文关键词:语言文化学的表象范畴及其先例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08年

语言文化学的表象范畴及其先例现象研究

杜春晓  

【摘要】: 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ътурология)致力于研究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语言要素体现、保存和传播文化的方式,它被称为二十一世纪语言学三大发展方向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该学科内部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局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语言文化学家,如斯杰潘诺夫(Ю.С.Степанов)、阿鲁久诺娃(Н.Д.Арутюнова)、捷利娅(В.Н.Телия)、沃罗比约夫(В.В.Воробъёв)等人,他们各自对诸如民族文化常量、观念、成谚语和语言文化单位等单位的研究成绩卓著。 В.В.расных等人从民族文化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固定在某一民族文化共同体成员意识中的“观念”和“表象”,解析他们的心智结构,从而解读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В.В.Красных提出“心智事实”(ментефакты)这一概念,他认为,心智事实是人意识中的本质成分。心智事实依据信息性和形象性的标准可以分为:知识、观念和表象。其中知识的信息性最强,形象性最低;表象是信息性最低,而形象性最高的;而观念的信息性和形象性折中于知识和表象之间。知识是全人类共有的,并不具有民族文化个性特点,从而不属于语言文化学的研究范畴。观念和表象则蕴含着深刻的评价性、情感性和伴随意义,能够体现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观念和表象问题研究更能体现语言文化学的学科宗旨,所以语言文化学更注重观念和表象理论研究。 表象的研究对象物与语言国情学研究对象物有诸多交叉,又与修辞学有诸多重合之处。本论文以克拉斯内赫表象理论为基础,对表象中的先例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进而阐述语言文化学表象理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宗旨,最后理清语言文化学与语言国情学和修辞学之间的渊源和关系。 论文由前言、正文两章、结语及参考文献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梳理和综述心智事实理论。简述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各领域对表象问题的研究情况;论述语言文化学的表象概念,解析其分类原则及构成。 第二章详细论述语言文化学的先例现象理论,对其中的先例情景、先例名、先例文本和先例语句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以阐述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结语部分总结克拉斯内赫的表象理论及其先例现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探索和分析语言文化学与语言国情学及修辞学等学科在表象问题上的研究方法、对象、任务等方面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表象研究是语言与文化中全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从理论上起到引介和浅析的作用,为国内语言文化学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和讨论的资料。实践上我们则希望为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铺下垫脚石,为我们从剖开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从更深的层次认识俄罗斯这一民族提供一条可行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5
【目录】:

  • 论文提要4-6
  • 外文摘要6-10
  • 前言10-13
  • 第1章 语言文化学的表象理论13-32
  • 1.1 表象理论综述16-19
  • 1.2 表象的特征与分类19-24
  • 1.2.1 表象与知识19-22
  • 1.2.2 集体表象和个体表象22-24
  • 1.3 表象的结构24-31
  • 1.3.1 先例现象25-27
  • 1.3.2 定型27-29
  • 1.3.3 艺术事实29
  • 1.3.4 鬼神29-31
  • 1.4 本章小结31-32
  • 第2章 先例现象研究32-55
  • 2.1 先例情景33-38
  • 2.2 先例文本38-43
  • 2.3 先例名43-49
  • 2.4 先例语句49-53
  • 2.5 本章小结53-55
  • 结语55-60
  • 参考书目60-62
  • 致谢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艳荣;;俄汉语“命运”(судьба)概念对比研究[J];林区教学;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洋宽;俄语典故词语文化语义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华,彭文钊;关于语言国情学[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2 丁昕;语言国情学的出路──文化语言学[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薄艳华,谢琳;试论语言国情学与语言文化学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S1期

    4 赵迎菊;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新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5 赵迎菊;;语言文化学及语言文化意象[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6 刘宏;论俄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研究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7 许高渝;语言文化研究在俄罗斯的新发展——弗·瓦·沃罗比约夫的语言文化学理论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2001年03期

    8 李向东;关于俄罗斯语言国情学的反思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4期

    9 刘宏;;俄语语言国情学发展新趋势略说[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4期

    10 吴国华;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慧勇;;二语习得语误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程伟;陈遇春;王革;;农林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黄丹霞;李力;;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研究——以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4 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尹锡荣;李家玉;;激活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气氛的策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晓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陈献;;互知假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8 秦萍;柯美中;;“后进生”的成因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韩瑞杰;;谈怎样学好语文——培养语文自学能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张爱欣;;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超群;俞平;;贝克认知疗法在纠正航海类大学生不合理信念中的实践运用[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赵珍芳;;试论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实用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倪俊霞;;浅析定型理论与先例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东明;;试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丹;;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市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訏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瑞芬;执行主体动机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海燕;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丹;中学校园墙面文化德育主题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锡华;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2 张履祥;典故·典故系列和典故辞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1996年04期

    3 杨元刚;英语习语的来源与文化内蕴[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罗积勇;用典中的蕴含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吴国华;对民族文化语义的几点思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6 唐子恒;;典故词语的理据及认知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白民军;典故的隐喻文化透视[J];唐都学刊;2004年04期

    8 吴国华 ,吴宏金;俄汉文化伴随意义词汇对比研究(论文提要)[J];中国俄语教学;1989年02期

    9 刘宏;;俄语语言国情学发展新趋势略说[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4期

    10 吴国华;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安宝龙;俄语名言警句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丁建川;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科见;典故词语意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锐;俄汉语动物词文化语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冯未卿;俄语谚语语言世界图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爽;俄罗斯民族(?)观念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华,彭文钊;关于语言国情学[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2 吴国华;符号学与语言国情学的关系──兼论语言是一种多层级的符号系统[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杨仕章;语言国情学在中国[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4 袁顺芝;俄汉语言文化意象对比[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5 夏雨;语言文化论析[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6 刘庆宁;关于语言国情学问题[J];外国语文教学;1985年04期

    7 朱达秋;世纪之交的俄罗斯语言文化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蔡建;语言与文化:语言国情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9 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10 孙玉华;试论篇章在俄语教学提高阶段的重要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系简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1期

    2 刘宏;;俄语语言国情学发展新趋势略说[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4期

    3 魏彦莉;;论俄罗斯语言文化学理论的建构基础[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徐来娣;;《俄语语言文化辞典》评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5 杨春虹;;В.В.沃罗比约夫及其语言文化学研究观简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章辉;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彭文钊;;俄罗斯语言文化学:源流与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第十届全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讨会》的通知[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4期

    9 王仰正;;从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丽欣;;高校公共外语教学的文化移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俄语语言国情学发展新趋势略说[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国培光;张遂年;;电工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3 田浩;;心理学的学科目标:从知识到行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郭少文;贾文江;吴朝木;;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姚荣;;知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浅析[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巧利;;略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周建龙;刘建飞;贾清林;申步君;;直流调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ZSC中获取的新知识[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刘西拉;;21世纪的中国土木工程教育[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刘昊扬;孙飞飞;沈祖炎;顾祥林;;基于知识的钢筋砼结构图形仿真方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辰;[N];解放军报;2002年

    2 刘笑洋;[N];解放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遥;[N];河北日报;2000年

    4 梁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5 记者 夏文俊;[N];中国质量报;2000年

    6 孙辉;[N];华夏时报;2001年

    7 杨杜;[N];中国信息报;2000年

    8 王忠明;[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王永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胥胤;企业控制权配置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世宏;知识,传承与教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志立;秩序、规则、知识:批判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大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7 王维国;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D];南开大学;2002年

    8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9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春晓;语言文化学的表象范畴及其先例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敏书;俄罗斯民族“дopora”观念的语言文化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杨越;语言文化学视角下“добро”与“善”观念的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晓燕;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概念“水”的语言文化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5 宋海莲;俄语语言文化视阈下的观念词“труд”[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艳春;俄汉语言文化中“善”、“恶”观念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欣欣;从日语看日本人的受信文化[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李茜;俄罗斯文化语言学的发展纲要[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孔令娜;拉斯普京《告别马焦拉》小说中具有民族文化成素的语言单位的语言文化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语言文化学的表象范畴及其先例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7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27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