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苏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31 23:20

  本文关键词:俄苏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俄苏诗歌 翻译史 译介和发展


【摘要】:本文对俄苏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进行梳理,以史料廓清其总体的发展面貌,使我们对俄苏诗歌的翻译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俄苏诗歌翻译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高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原因,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对整个俄苏诗歌在我国的译介和发展进行论述。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关键词】俄苏诗歌 翻译史 译介和发展
【基金】: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13g006) 2012年度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YB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35;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纵观世界诗歌宝库中,俄苏诗歌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诗人像普希金、莱蒙托夫、阿赫玛托娃、勃洛克等一大批著名的俄苏诗人让中国人耳熟能详,他们的作品也深受大家喜爱。可是对这些俄苏诗歌作品的译介却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第一部出现在中国的俄国文学作品是1845年俄国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凯;;中国的契诃夫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周倩;;浅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J];读者欣赏(理论版);2011年01期

3 王彦秋;;俄国象征主义“音乐精神”的历史传承[J];俄罗斯文化评论;2006年00期

4 王希悦;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的两首爱情诗语言风格对比[J];俄罗斯文艺;2003年05期

5 王希悦;;明亮的忧伤:普希金的一首爱情诗赏析——阿赫玛托娃诗歌《故土》赏析[J];俄语学习;2012年06期

6 朱西希;;从《樱桃园》到《上海屋檐下》——论契诃夫对夏衍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张海燕;沙依甫别克·阿里;;新疆维吾尔当代文学与艾特玛托夫[J];俄罗斯文艺;2013年01期

8 曾思艺;;论迈科夫的古希腊罗马风格诗歌[J];俄罗斯文艺;2013年03期

9 邱静娟;;中国的克雷洛夫译介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董晓;;论“文革”时期俄苏文学在中国的命运[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叶启良;论七月派小说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5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7 文记东;1949-1966年的中苏文化交流[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玉英;库利科夫斯基文学创作心理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金亮;一脉相承与变异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2 乐晓莉;创作转型与文化选择[D];湘潭大学;2003年

3 李月如;论新文化语境中的五四文学翻译[D];青岛大学;2004年

4 程豪;蒲宁小说的创作诗化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栗振宇;英雄叙事及其演变规律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潘青;留日时期的沟通与对话[D];青岛大学;2006年

7 闫芳芳;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D];兰州大学;2006年

8 李琴芳;高尔基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9 赵卫;中国文学界对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思想的评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徐蜀湘;论契诃夫小说中的荒诞意识[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俄苏文学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方宝地——“俄苏文学研究”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2 张捷;读《二十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3 房建昌;近代俄苏英美三国驻新疆总领事馆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谢天振;从比较文学角度看重写俄苏文学史[J];俄罗斯文艺;1995年01期

5 王立明;文化“窃火者”的足迹——曹靖华与俄苏文学[J];中国俄语教学;1997年03期

6 桂强;瞿秋白与俄苏文艺的关系及对中国文艺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邵大箴;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浅见——兼谈俄苏美术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J];美术;1998年09期

8 单之旭;俄苏侨民文学的第三次浪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9 ;《俄苏文化在国外》举行第九次研讨[J];美术;1995年04期

10 赵丹丹,齐湘辉,陈永钊,查晓燕;当代大学生读名著——“俄苏文学史”讨论小结[J];俄罗斯文艺;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绍辉;;中国近代留俄苏学生述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相福庭;;文论转换: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陈春生;张意薇;;“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胡;俄苏历史学家费吉斯将为匿名恶评同行之举赔钱[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王江;俄苏-33歼击机折戟北极圈[N];科技日报;2000年

3 石纯民;“小鹰”号航母的最后“出演”[N];中国国防报;2008年

4 孙礼;业内看好中俄出版商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中国青年报记者 文静;出版热潮能否带动销售[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龙葵;握住黑暗中的左手[N];文汇报;2009年

7 高莽;俄苏的萧红研究与翻译[N];文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佩颖;基辅 用文化经营企业[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李明滨;曹靖华与俄苏文学学科创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彭 宽;高莽:翻译一颗平常心[N];中国艺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阎德学;冷战后的日本俄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秀卿;革命文艺的拓荒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4 陈婧;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明霞;俄苏历史诗学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兰州大学;2007年

2 邓杰;“红色经典”与俄苏小说的革命叙事[D];河北大学;2011年

3 汪玉柱;论俄苏历史诗学的发展与流变[D];兰州大学;2011年

4 时国炎;俄苏文学视野下的路翎研究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贾明志;俄苏“红色经典”与中国当代“红色经典”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莹;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小丹;鲁迅与俄苏“同路人”作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雪;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析《鱼王》[D];吉林大学;2009年

9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宫世霞;俄罗斯政治转型模式的形成及其动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01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601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