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级次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级次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 级次理论 语义 级次性 级次
【摘要】:情感类心理动词与人类情感密切相关,它反映人类情感的状态和改变。情感动词的正确使用是必须慎重对待的一个言语问题,因此需要细致透彻的研究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本文将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内容与级次理论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具有级次性这一观点。本文对拓宽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研究视角,丰富其研究内容有着丰富的意义。该课题是本文在语言学理论基础上,以权威词典为语料依据,并结合大量实例,展开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级次性的分析与研究。论文由正文五章(包括绪论)、结语和参考文献三个部分组成。正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详细阐述“级次”、“级次性”的概念,并从级次理论视角分析俄语心理动词。主要从两个问题入手,即“俄语心理动词是否具有级次性”、“为什么要用级次理论研究俄语心理动词”。在《俄语详解大词典》、俄语国家语料库中查找具有俄语心理动词的例句,对这些句子中心理动词的语义进行分析,考察俄语心理动词的级次属性。第三章阐述心理动词以及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界定与分类,依据是心理行为属性这一特征。第四章主要描写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级次性的体现方式,重点考察词汇意义、依附词(副词、语气词、感叹词)以及句法结构三个角度。第五章以情感类心理动词为例,结合传统理论(语义蕴含理论、荷恩级差理论、配价理论),对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展开分析。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论文写作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 级次理论 语义 级次性 级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5
【目录】:
- 摘要6-7
- РЕФЕРАТ7-9
- 第一章 绪论9-17
-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9-11
- (一) 研究对象9-10
- (二) 研究目的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三、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14
- 四、创新之处14-15
- (一) 选题新14
- (二) 视角新14
- (三) 语料新14-15
- 五、研究方法15
- 六、论文的结构15-16
- 本章小结16
- 注释16-17
- 第二章 级次理论17-25
- 一、级次与级次性17-22
- (一) 级次现象17
- (二) 级次问题的研究现状17-21
- (三) 级次的定义与特征21-22
- (四) 级次性22
- 二、级次理论视角下的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22-23
- 本章小结23
- 注释23-25
- 第三章 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界定和分类25-38
- 一、俄语心理动词及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界定25-29
- 二、俄语心理动词的分类29-33
- 三、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分类33-36
- 本章小结36
- 注释36-38
- 第四章 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级次意义的体现方式38-51
- 一、词汇意义39-44
- (一) 动词的语义结构39-40
- (二) 同根词40-41
- (三) 近义词41-42
- (四) 反义词42-44
- 二、依附词44-45
- 三、句法结构45-50
- (一) 带比较从句的主从复句45
- (二) 带程度从句的主从复句45-46
- (三) 同义句46-49
- (四) 谓语繁化形式49-50
- 本章小结50
- 注释50-51
- 第五章 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级次性与语义分析51-62
- 一、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级次性与荷恩等级关系51-55
- 二、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与配价理论55-58
- 三、俄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级次性与语义蕴含58-61
- 本章小结61
- 注释61-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慧;;《世说新语》心理动词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家合;;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J];学术论坛;2007年06期
4 姚海云;;也谈“心理动词”的界定[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晶晶;;《论语》心理动词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意义分析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朱文豪;;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现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胡伟;;西汉文献心理动词研究[J];殷都学刊;2012年01期
9 王云;;心理动词研究概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尹岗寿;;汉语状态心理动词的鉴别及分类[J];汉语学习;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静;王海峰;;副词“一概”“一律”语用考察[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2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李端阳;母语为汉语的二语习得者对英语心理动词的习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玲;《醒世姻缘传》心理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郝薇;心理动词的语义与句法特点及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玉楠;爱恨类心理动词汉英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刘越;《后汉书》心理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王少男;古龙作品心理动词语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王艳晶;《杜诗》心理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月华;汉泰心理动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查林秀;现代汉语使役性心理动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伍莹;高一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冯璐璐;现代汉语认知心理动词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5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80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