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音对俄语语音习得的迁移分析
本文关键词:汉英语音对俄语语音习得的迁移分析
【摘要】: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学习俄语(第三语言L3)语音时,母语汉语(L1)和第二语言英语(L2)会对俄语语音学习有迁移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俄语时要用心模仿,多听、多读、多说;在传统模仿学习法基础上,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给出发音器官示意图,以便对症下药改进自己的发音;教师应给出汉英俄三种语言相应的元音和辅音音位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三种语言发音方法的区别,促使语言间的正迁移,避免语言间的负迁移。
【作者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语言迁移 汉英语音 俄语语音
【基金】:忻州师范学院院级基金项目:二外俄语教学中的英语迁移现象研究(QN201304)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一般采用“外语专业+第二外语”的人才培养常规模式。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三年级都会选一门外语作为第二外语,如法语、西班牙语、日语、俄语等等。可见,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将会使用三种语言。当这些以汉语为母语(L1)、英语为第二语言(L2)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英;;国外“第三语言习得的跨语言影响”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海霞;;汉英语音对日语语音习得的迁移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6期
3 裴光钢;;中英西语音学习中迁移作用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柯扬茜;个人习语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张雯;英汉词义的差异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刘惠琴;;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鲁绪峰;贺爱军;;主述位推进模式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周霞;;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翻译对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益民;;英汉指示代词及其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李颖;;浅谈外语教学中的全面素质培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童丹;石经纬;;汉译英的主语选择问题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郭先英;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交际中的应用[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伟;郭海云;;英汉可及性标记系统对比研究及照应指称语的翻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晓康;;英汉谚语结构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郑国锋;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穆瑞锋;汉英被动结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孙峗;中韩“关系小句+关系化标记+NP”结构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金生;英汉元音对比与英语语音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杨诎人,崔勇;日语学习中的语音错误分析及指导[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01期
3 刘伟;;音位理论与日语语音教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2期
4 祝玉深;;关于日语语音教学模式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4期
5 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年01期
6 夏全胜;石峰;;中国学生西班牙语元音发音中迁移现象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7 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伟;;浅谈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1期
2 刘文婷;;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J];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3 高原;;语言迁移对翻译的影响[J];华章;2008年Z1期
4 赵燕;;语言迁移与中式英语的产生[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5 翟康;;从语言迁移角度看口音——一项桂林方言与英语语音的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06期
6 张宇红;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与教学策略[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鲍瑞;;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1期
8 向文静;方庆华;;浅谈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9 侯小莉;;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1期
10 张凌;;拼音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发音负迁移的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婕;;汉语语言迁移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善熙;;试论语音习得和感知理论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迪[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姜玉香;;胶东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及解决办法[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陈洪富;;浅谈英语在二外法语学习中的负迁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彦乔;丁华锋;;中国学生英语单元音习得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传芳;;EGP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基于对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秀坤;赵咏;;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影响[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李静宇;李丹莉;;论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苗立强;;英语学习中的一朵奇葩——回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毕冉;;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朗读口语中调核位置的发展规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泰州市野徐中心小学 杨美云;重视语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河北省魏县棘针寨中学 赵慧花;论英语教学中的两个心理学问题[N];今日信息报;2008年
3 何筱芳;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感[N];抚州日报;2010年
4 魏晓棠;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N];伊犁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媛;黑河再掀俄语学习热潮[N];黑河日报;2010年
6 江苏省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张业群;用心感悟中学生的英语语感[N];学知报;2010年
7 哈尔滨市佳音英语学校 刘文静;如何培养少儿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N];今日信息报;2011年
8 河南省宜阳县寻村镇二中 叶进辉;浅谈外语语感的形成[N];学知报;2011年
9 陈太祥;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N];黔西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瑞泰;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赵海艳;英语冠词系统习得中的标记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杨晋;反复聆听模仿和教师指导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重音模式的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张勤;标记与英语主题句习得[D];复旦大学;2012年
5 裴正薇;关于音乐能力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徐知媛;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萍萍;西班牙语教学中的语言负迁移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2 孙颖;汉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磊;从中式英语浅议语言迁移[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申巍;外语写作语篇模式与思维迁移性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邹巧妹;中国儿童在课堂环境下习得英语名词复数标记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赵亚静;语言迁移对高中生听力理解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牛洪卫;语言迁移对L1汉语学生习得L2英语反身代词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郭艳英;语言迁移与大学英语教学[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邓薇;从补缺假说的角度对汉式英语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邹艳丽;英语习语的理解过程策略及应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2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98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