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2:03

  本文关键词:关于“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日本社会重视恩惠意识,反映在语言里,就使得其尤为独特的授受表现形式高度发达。然而,授受表现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却可谓是一大难点。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てもらう”文的“被动性用法”。关于“てもらう”文的意义,根据动作接受者对动作发出者有无“使役性”,将其分为“使役性用法”及“被动性用法”两大类。然而从先行研究来看,关于“使役性用法”存在着大量的研究成果,而“てもらう”文的“被动性用法”却似乎鲜有人考察研究。本论文着眼于“てもらう”文的“被动性用法”,就“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特征及交换可能性的要因进行了考察。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为序论。首先交代了论文的研究动机和目的,接下来对“てもらう”文及被动句相关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且,在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考察的方法。 第二部分为本论。首先,从分类及成立条件两个方面考察分析了“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特征。 再而对“(てもらう”文及被动句两者交换可能的要因进行了考察。 1.在考察被动受益“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之间交换可能性的要因时,从前项动词的特征、动作接受者及动作发出者的性质、主观性和客观性、“てもらう”文的可能形、受到复句制约的情况及文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在考察非恩惠“てもらう”文和受害被动句之间交换可能性的要因时,从讽刺“てもらう”文和困扰“てもらう”文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三部分为结论。首先,将对“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特征,尤其是各自成立条件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总结。然后,将“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之间交换得以成立的语法上及语用上的要因进行了阐述归纳。并且在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通过考察“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特征及决定二者交换可能性的要因,更加精准地探明了两种表达各自的特征及用法。希望以此能对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起到借鉴或参考作用。
【关键词】:“てもらう”文 被动句 特征 交换可能性的要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6-8
  • 概要8-11
  • 第1章 序论11-21
  • 1.1 はじめに11-13
  • 1.2 先行研究13-18
  • 1.2.1 「てもらう」文に暍する研究13-15
  • 1.2.2 受身文に暍する研究15-17
  • 1.2.3 「てもらう」文の受身性に暍する研究17
  • 1.2.4 まとめ17-18
  • 1.3 本研究の创意点と研究方法18-21
  • 第2章 本论21-48
  • 2.1 「てもらう」文と受身文の特徵21-28
  • 2.1.1 「てもらう」文の特徵21-25
  • 2.1.1.1 「てもらう」文の分类21-22
  • 2.1.1.2 「てもらう」文の成立条件22-25
  • 2.1.2 受身文の特徵25-27
  • 2.1.2.1 受身文の分类25
  • 2.1.2.2 受身文の成立条件25-27
  • 2.1.3 まとめ27-28
  • 2.2 「てもらう」文と受身文の交换可能の要因28-48
  • 2.2.1 受动受益的「てもらう」文と受身文の交换可能の要因28-44
  • 2.2.1.1 前项动词の特徵28-32
  • 2.2.1.2 动作の受け手と动作主の性质32-34
  • 2.2.1.3 主观性と客观性34-38
  • 2.2.1.4 「てもらう」文が可能形になる场合38-41
  • 2.2.1.5 复文に制约される场合41-42
  • 2.2.1.6 文脉42-43
  • 2.2.1.7 まとめ43-44
  • 2.2.2 非恩惠的「てもらう」文と被害受身文の交换可能の要因44-48
  • 2.2.2.1 皮肉的「てもらう」文の场合45-46
  • 2.2.2.2 迷惑的「てもらう」文の场合46-47
  • 2.2.2.3 まとめ47-48
  • 第3章 结论48-51
  • 谢辞51-52
  • 注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例文出典55-57
  • 修士学位在学中vz表した论文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试论重动句的功能[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2 曹广涛;从汉英被动句看中英文化的异同[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3 张京华;英、朝、汉被动句对比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薛笑丛;英汉被动句的互译方法[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史成周;被动句多维思考[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3期

6 金春子;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助词适用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周崇谦;《水浒传》的被动句[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孙红玲;;致使性重动句的量变图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9 许进;“标志被动句”质疑[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周海燕,金海兵;英汉被动句的使用限制[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徐明;;原型范畴理论下的日汉被动句认知分析[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3 陈年高;;敦博本《坛经》的被动句[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陈志云;;《管子》被动句式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周晓;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隽;现代汉语致使性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彦;关于日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杨春凤;佛传经被动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云华;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陶俊;原则—参数理论与被动句的语法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梅晓莲;汉日被动句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杨静;韩中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意义功能及对应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任彦;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魏扬秀;重动句原因解释功能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てもらう”文和被动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10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