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语言中流行语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2:01
本文关键词:中日两国语言中流行语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也日益受到瞩目。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新语言、不遵循语法规则的语言以及随性创作的语言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流行语已悄然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人与人在交流的时候,信息成为模因,在心与心之间传导、传播。模因(meme)是形成文化的各种资讯,是通过复制产生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信息。生命力和适应性强的模因生存下来,经过自我复制和变异,持续繁殖下去。一部分的语言经过以上所述的步骤之后成为了流行语。反映世间百态就是流行语的特点。换句话说,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承载着时尚和新信息的流行语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现有状态和世态。流行语的出现和消失都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控于大众的心理变化,因而研究流行语对于社会学的研究是有帮助的。 近年来,以中日两国的语言学研究人员为首的很多人都开始关注流行语的研究。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媒体在中国和日本的普及,流行语的传播变得方便快捷,而以此为对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流行语甚至还影响到了语言的教育。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研究者大都是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围绕流行语的特征、构词法和流行语的变化及功能等问题展开研究。模因论的出现给了流行语传播研究一个新的视点。但是,基于模因的观点,对中日两国流行语进行比较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中国知网的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中,将模因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截止到2011年9月24日,一篇相关的论文也没有。 本文将尝试参考共时语言学和模因论,以中日的网络、词典和杂志等资料为主收集资料,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按照时间的变化顺序,列举中国和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部分流行语,并比较其产生的背景。 在第一章中,叙述了研究意义和目的,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选定,然后提出问题。本文将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模因论,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对中日两国的流行语和年轻人用语进行探讨,以捕捉语言现状为目的,希望对中日语学习者能够有所帮助。 在第二章当中,介绍关于中日流行语的相关的先行研究,并明确流行语和年轻人用语、流行语和俗语之间的关系。本章首先介绍了字典和先行研究中的流行语的定义,将先行研究中的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得到本文对于流行语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明确流行语和年轻人用语、流行语和俗语的异同点。最后将流行语和年轻人用语的相关先行研究进行整合,简单介绍一下现有成果。 在第三章中,按照国家对流行语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在中日之间进行比较。通过对书、网络和词典等的资料的分析,明确流行语的使用特征和书写特征。 在第四章中,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流行语的产生机制。模因这个词语原本来自于生物学,通过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反复使用,使得该词语渗入到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于认知学的领域。生物学上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和复制的基本单位。认知学认为模因是一种想法。而且自我成型,模因是像记忆中存留的个别单位那样的复杂的某种想法。其成为物理学上所谓的实物这个媒介物后传播开来。本节中,定义模因和模因论,并分析模因作用的机制。然后阐述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模因是如何作用的。因为模因而形成的流行语大致可分为基因型流行语和表现型流行语两种类型。 在第五章中,以中日两国的社会和文化为背景,结合流行语的特征,考察年轻人的心理以及社会发展对流行语有着怎样的影响。流行语的使用者和创造者主要是来自于10多岁到35岁之前的青少年。人的行动受到心理状态的支配,正因为年轻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与中老年人不同,所以其行为之间也有所差异。因此,作者想考察和明确创造出流行语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处于心理变化显著时期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和他人有着强烈的兴趣,因受到喜好无规则约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创造出一系列与他人相关的以及不守语法规则的流行语。 然后,按照国家的分类,以每十年划分一个时间段,考察了中日两国这3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面貌与流行语的关系。日本的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表现年轻人特点的语言成为了当时那些时代的流行语和年轻人用语,那些语言成为关键词受到年轻人的瞩目。日本的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的「省工ネ」、20世纪80年代其半期的「新人类」、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朽宅」和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暴发户」、「谈恋爱」、20世纪80年代的「大哥大」、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都是当时那些时期的代表词语。社会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用语。社会的进步影响了流行语,反过来,同时流行语也影响了社会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日本的20世纪70年代的「才ィルショッタ」、「三角大福J和「z摷首濉
本文编号:35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5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