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模因理论视角下中日同形字映射的日本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3:26

  本文关键词:模因理论视角下中日同形字映射的日本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语汉字是在借用汉字构词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写符号。日语中有相当数量的汉字与其对应的汉字词在字形上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这类词被称之为中日同形字,体现了日语对中国汉字的借用与整合。 在模仿古汉语的音、形、义的基础上,这些日语汉字根据日语的语言规律选择了相应内容,促成了同形字的发展。这种语言的复制传播过程与生物的进化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运用了模因理论,尝试性地从生物进化论的视角开展中日同形字的语言文化研究。通过对中日同形字在音、形、意方面的对比分析,试图达到以下研究目标。首先,从模因的复制传播功能解释中日同形字所体现的日本文字对汉字的模仿机制;其次,从模因理论语言文化观视角解读同形字反映出的日本文化特征,即日本文化大量吸收异文化元素构建自身文化体系的杂种文化特征;第三,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决定了中日同形字中模因的继承、选择、变异,使中日同形字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特征。 本文在同形字的对比研究中分析了影响中日同形字词义的文化因素,从模因理论的视角对语言的文化借用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以期有助于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文化融合与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日语汉字 日汉同形字 模因理论 日本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Part Ⅰ Introduction8-12
  • 1.1. Introducing the Topic8
  • 1.2 Research Background8-10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10
  •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10-12
  • Part Ⅱ Literature Review12-19
  • 2.1 Previous Research12-13
  • 2.2 Specific Research13-15
  • 2.3 Related Definition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15-19
  • 2.3.1 Definition of Kanji in Japanese16-17
  • 2.3.2 Definition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17
  • 2.3.3 Feature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17-19
  • Part Ⅲ Theory of Memetics of Jap-CN Homographs19-30
  • 3.1 Background of Memetics19-20
  • 3.2 Theory of Memetics20-22
  • 3.2.1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e and Gene20-21
  • 3.2.2 Definition of Memeplex21-22
  • 3.2.3 Definition of Strong Meme and Weak Meme22
  • 3.3 Theory of Memetic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22-25
  • 3.3.1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23-24
  • 3.3.2 Memeplex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24
  • 3.3.3 Strong Meme and Weak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24-25
  • 3.4 Life-cycle of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25-30
  • 3.4.1 Stages of Life-cycle of Meme25-26
  • 3.4.2 Results of Life-cycle of Meme26-30
  • Part Ⅳ Cultural Analysis on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 Based on Memetics30-44
  • 4.1 Analysis on Memetics from the Viewpoint of Cultural Evolution30-31
  • 4.2 Cultural Features of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1-32
  • 4.3 Cultural Analysis on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2-38
  • 4.3.1 Cultural Analysis on Replication of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2-34
  • 4.3.2 Cultural Analysis on Selection of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4-35
  • 4.3.3 Cultural Analysis on Variation of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5-38
  • 4.4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8-39
  • 4.5 Cultural Factors Attributed to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39-44
  • 4.5.1 Objective Factors Attributed to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40-41
  • 4.5.2 Subjective Factors Attributed to Mem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Homographs41-44
  • Part Ⅴ Conclusion44-46
  • 5.1 Summary of Research44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44-46
  • Bibliography46-49
  • Acknowledgements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令君;;生态语言视阈下“吧”族外来词的模因属性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曹淑萍;;模因论视域下汉语公示语英译及其教学启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罗燕子;;模因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显性和隐性模仿[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朱义华;;模因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意义观[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5 闫俊江;;从模因角度探索中医病症名翻译[J];学周刊;2011年07期

6 刘懿;;日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的复制——从“おY嗓丹蟆钡健坝恪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雪莲;;广告英语中的语言模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8 薛红勤;;模因论下看“给力”[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张红锐;;语言模因新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10 饶巾琦;孙宁宁;;模因论视角下的英语双关语翻译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书岩;;简化字与繁体字关系的两个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双福;;后期蒙文沿革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4 陈曦;;汉字的形、音、义对色词干扰效应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定劲;琳琅车模优质优价[N];中国商报;2004年

2 南早;到底法大还是权大[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张书岩;谈谈类推简化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汪沁;配送只是第一步[N];国际商报;2003年

5 徐正考;汉字构形的深入之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庄军;车模收藏要点[N];中国商报;2004年

7 王 飞;跟进军品收藏[N];中国商报;2005年

8 王飞;跟进军品收藏[N];福建工商时报;2005年

9 王志刚;美国和日本怎么储存粮食[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10 本报评论员 罗晓汀;中国人可以对“过劳模”说不[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睿;信用评估与信用卡欺诈侦测的智能决策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R[;七寺本《玄a梢

本文编号:38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8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