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汉语“心”的隐喻及其日译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6:08

  本文关键词:汉语“心”的隐喻及其日译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认知学认为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经历了由远及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认知反应到语言学上,就形成了词汇的语义扩张,最典型的就是隐喻。我们在对世界的认知中,最先认识到的则是人类本身,因此人体部位的词汇在人类对外界世界的认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心”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在人类的认知中更是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基于lakoff以及Johnson的提出的意象图式以及映射理论,从文学著作《红楼梦》中抽出与心有关的具体例句及其对应日译例句对“心”的隐喻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实体隐喻以及空间隐喻两个角度对“心”的隐喻认知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实体隐喻中,“心”作为一个具体存在的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感官上均发生了隐喻性语义扩张,在空间上对“心”的认知则存在三维空间,二维空间,一维空间和零维空间。在翻译的过程中则根据映射理论中的起源域和目的域的概念总结了汉语“心”的四个翻译方式。汉语“心”的隐喻认知结构是基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心”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及差异性则揭示了汉语和日语有着共同的经验基础,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经验基础又不尽相同。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心”的认知结构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补充目前对于“心”的隐喻认知结构的不足,同时也从翻译的角度对“心”的日译进行了考察,指出经验基础是认知的本质,不同文化之间的经验基础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实体隐喻 空间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6
【目录】:
  • 摘要4-5
  • 要旨5-8
  • 1 序论8-11
  • 1.1 本研究のきっかけ8-9
  • 1.2 本研究の目的9
  • 1.3 本论文の构筑9-11
  • 2 先行研究11-17
  • 2.1 传统的なメタファ一论11-12
  • 2.1.1 比较理论11-12
  • 2.1.2 相互作用理论12
  • 2.2 认知メタファ一理论12-14
  • 2.3 “心”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14-15
  • 2.3.1 身体部位词についての研究14
  • 2.3.2 “心”についての研究14-15
  • 2.5 本研究の位置づけ15-17
  • 3 研究方法およびデ一タ分析17-19
  • 3.1 研究方法17
  • 3.2 研究对象およびデ一タ抽出17-19
  • 3.2.1 研究对象17-18
  • 3.2.2 デ一タの抽出と整理.18-19
  • 4 “心”のイメ一ジスキ一マについての考察と分析19-27
  • 4.1 “心”の「存在メタファ一」19-22
  • 4.2 “心”の「空间メタファ一」22-25
  • 4.3 “心”のイメ*ジスキ一マのまとめ25-27
  • 5 “心”の日本语

    本文编号:389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89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