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语拟声词具有富于变化性的语音节奏美感、日语拟态词可以带给读者鲜明可感的画面美感,恰当使用拟声拟态词能够收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表达效果。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如何将这类词语中蕴含的审美信息完美再现,是困扰笔者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论为理论依据,将《海龟的夜晚》中出现的日语拟声词实例分为三类、日语拟态词实例分为四类,从形、音、义三个角度出发,探究如何翻译才能重现这些拟声拟态词中所蕴含的审美信息。《海龟的夜晚》来自日本作家小野正嗣。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日本。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各怀心事的大学生,为了寻找其中一个主人公金野一平太父亲的故乡,一起“翘课”到佐伯市旅行的故事。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以三个主人公的口吻撰写。通过这样新颖的文章构造以及大篇幅的心理描写,作者塑造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大量富有节奏感的拟声、拟态词的使用,不仅使文章的语言更富变化性,而且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拟声拟态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译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翻译美学论与日汉拟声拟态词的特点及异同。笔者结合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论对日语拟声词和汉语象声词的语音、结构、语义特点及异同,日语拟态词和汉语形况词的结构、语义特点及异同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原文审美信息再现的可能性。第二章论述了语音节奏美与日语拟声词的汉译。根据原语中出现的日语拟声词的类型,本章分为叠音型拟声词、促音型拟声词以及长音型拟声词的汉译三节。笔者结合原语拟声词的音律及音韵特点、从不同形态拟声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出发,总结出如下再现日语拟声词语音节奏美的翻译方法:叠音型拟声词可以翻译成叠音型象声词来表示声音的反复、增强画面感和人物情感;促音型拟声词可以翻译成含有汉语塞音的象声词,来达到音律短促、简洁的效果,塑造人物惊讶、愤怒等思想感情;翻译长音型拟声词时优先选择复元音型象声词,并且可以借助汉语中的破折号来增强声音的余韵。第三章论述了形、音、义兼具的词语和谐美与日语拟态词的汉译。根据文中出现的拟态词的类型,本章分为叠音型拟态词、促音型拟态词、拨音型拟态词及リ音型拟态词的汉译四节。结合不同形态拟态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从原语拟态词的形态、音律及音韵、含义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再现日语拟态词词语和谐美的翻译方法:强调动作反复的叠音型拟态词、表示某种程度上柔软、光滑、略慢感觉的リ音型拟态词、动作及样态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拨音型拟态词,可以译成汉语叠词;表示动作具有瞬间性、快速性、一次性特点的促音型拟态词,可以译成汉语中“一+···”的表达形式;成语是汉语中稳定的词语组合,也是一种历时性的优化搭配,音律带有美感,内涵丰富。作用侧重于描写事物状态的成语可以直接用于日语拟态词的翻译。
【关键词】:翻译美学论 日语拟声 拟态词 翻译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10
- 绪论10-14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10
- 2 《海龟的夜晚》文本简介10-12
- 3 本文的研究内容12-14
- 第1章 翻译美学论与日汉拟声拟态词的特点14-22
- 1.1 翻译美学论14-16
- 1.1.1 语音层审美信息15
- 1.1.2 形、音、义层审美信息15-16
- 1.2 日汉拟声词的特点及异同16-18
- 1.2.1 日汉拟声词的语音特点及异同16-17
- 1.2.2 日汉拟声词的结构特点及异同17
- 1.2.3 日汉拟声词的语义特点及异同17-18
- 1.3 日汉拟态词的特点及其异同18-22
- 1.3.1 日语拟态词的结构及语义特点18-19
- 1.3.2 汉语形况词的结构及语义特点19
- 1.3.3 二者的异同19-22
- 第2章 语音节奏美与日语拟声词的汉译22-30
- 2.1 叠音型拟声词的汉译22-25
- 2.2 促音型拟声词的汉译25-27
- 2.3 长音型拟声词的汉译27-28
- 2.4 小结28-30
- 第3章 形、音、义兼具的词语和谐美与日语拟态词的汉译30-46
- 3.1 叠音型拟态词的汉译30-35
- 3.2 促音型拟态词的汉译35-38
- 3.3 拨音型拟态词的翻译38-41
- 3.4 リ音型拟态词的汉译41-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86
- 导师及作者简介86-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华;日汉拟声拟态词及翻译方法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冠华;;中日古代拟声拟态词之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陈崇君;几个表示“困窘”情形的拟态词[J];日语知识;1998年06期
4 程绍红;表示“疼痛”的几个拟态词[J];日语知识;1999年02期
5 刘爱君;表示“动作”的常用拟声拟态词[J];日语知识;1999年10期
6 茹勉;;基于日本女性时尚杂志中拟声拟态词的考察分析[J];考试周刊;2014年10期
7 曹向梅;;日汉拟态词在语义使用上的分类比较[J];考试周刊;2014年22期
8 俞晓明;试析日语拟态词的“并列谓语”现象及其功能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4期
9 王冠华;浅谈宫泽贤治童话中的拟声拟态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1期
10 吴仕波;日本漫画中拟声拟态词的造词特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基本特征与汉译方法───以《槰の又三郎》的汉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罗继英;;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崔耀琦;;浅析日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A];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兰;日汉语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魏燕华;特殊拟声拟态词的中文翻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年
3 王艳;与笑有关的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报告[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姜陆波;从《哥儿》的中文译本看异文化传达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付琴;日语拟声拟态词的“音象征”教学方法之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Shogo Bando;中日语言拟声词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崔美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 丛慧;通感视角下拟声拟态词的功能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张梦;对拟声拟态词汉译的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卢扬;现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动词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0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