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翻译符号学视角下的肢体语言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1:09

  本文关键词:翻译符号学视角下的肢体语言汉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往由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构成,作为非语言行为的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肢体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日语肢体语言的汉译进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论文根据翻译符号学的原则及策略,参照相关先行研究成果,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挪威的森林》、《雪国》、《心》中关于身体部位词肢体语言表达的例文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其汉译的相关问题。基于翻译的符号学理论,根据日语身体部位词肢体语言的符号特点,围绕文化意义、语言习惯、文脉关系、隐喻意义等方面,对日语肢体语言表达汉译的翻译转换手法以及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归纳了肢体语言及其翻译、翻译符号学的先行研究成果。第三章介绍了肢体语言行为符号的基本内容和翻译符号学的基本框架。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统计了以身体部位为中心的肢体语言表达在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其汉译的例句展开了具体分析。第五章在前一章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翻译符号学的视点,围绕肢体语言的符号表达特点、文化差异、语言差异以及日本肢体语言的隐喻意义等方面探讨了其翻译策略、翻译转换手法和汉译技巧。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和今后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中肢体语言行为汉译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翻译符号学的理论宗旨“目标语文化的符号转换与方法过程”在肢体语言的汉译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以下结论:日语肢体语言表达的汉译是目标语符号的再构筑过程,超越语言及文化差异,是目标语(汉语)的译文符号重组过程;基于翻译的符号学理论,日语肢体语言的汉译不仅仅要反映出原文的表达意图,还要根据文化要素、符号含义、语言习惯,文脉关系及隐喻意等最大限度地达到原文语义和译文表达效果的对等,实现翻译转换的多样化。日语肢体语言表达的汉译技巧可以归纳为:在符号方面,要考虑中日符号化程度和其视点的异同,在中日完全对等“强”符号化程度的情况下,采用“直译”的符号变换翻译策略,在符号化程度“弱”或有“差异”的的情况下,要避免直译而采用适用于汉语文化的符号再构筑;在词汇方面,要基于汉语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字词语、叠语等方法进行翻译转换;在文化方面,要结合日语表达的隐喻意,基于文化含义进行翻译转换;在语义表达方面,要结合作品中的上下文脉关系和汉语表达习惯,采用身体部位词的适当转换、语序的适当调整等翻译变换方法。最后强调了作为译者应具备必不可少的语言能力、知识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肢体语言 翻译符号学 非语言表达 符号的再构筑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要旨4-6
  • 摘要6-10
  • 第一章 序娭10-13
  • 1.1 UO楲の提出10-11
  • 1.2 研究の目的と意,

    本文编号:409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409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0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