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倒U型假说的悖论:我国区域收入分配差异的实证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2 13:01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大学》 2009年

倒U型假说的悖论:我国区域收入分配差异的实证与理论研究

陈书  

【摘要】: 在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不均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分配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证明了我国收入分配差异并不符合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并进一步对出现该悖论的客观原因和中国经济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收入差异变化的具体经济指标,厘清了收入分配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为揭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我国收入分配差异发展趋势和特点;(2)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差异的分配制度合理性,特别是再分配制度设计的有效性;(3)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均衡的经济要素;(4)我国收入分配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 理论上,本文基于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分析,结合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思想,指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要素流动性是决定我国地区收入分配差异的关键。而在我国市场条件下,要素自由化程度受到限制,导致我国收入差异的持续扩大。同时基于收入再分配过程分析,探寻政府再分配手段实施的有效性,及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合理性。政府投资、社会保障和税收是政府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我国收入分配的调节起着不同的作用。 实证上,本文对1992年至2007年我国31个省市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数据进行了MLD指数的计算,分解分析后发现区域组间差异对收入差异的影响较大。另外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法,对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具体经济因素进行了检验。证明了金融自由化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教育投资、财政收支等分别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化。而FDI与对外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收入分配关系。 收入分配差异变动通过消费倾向调整的途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改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加大教育投资、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并大力发展西部经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3
  • 1.1 研究背景8
  • 1.2 文献评述8-10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11-12
  • 1.5 创新与不足12-13
  • 2 我国地区收入分配差异的现状13-19
  • 2.1 收入分配差异计量工具13-14
  • 2.2 我国收入分配MLD 指数差异分析14-18
  • 2.3 小结18-19
  • 3 倒U 悖论的理论解释19-29
  • 3.1 初次分配的收入差异解释19-24
  • 3.2 再分配的收入差异解释24-27
  • 3.3 对外开放度的影响27-28
  • 3.4 小结28-29
  • 4 倒U 悖论的实证分析29-37
  • 4.1 “倒U 型”假说悖论的检验29-30
  • 4.2 我国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30-36
  • 4.2.1 指标选取30-31
  • 4.2.2 数据描述31-33
  • 4.2.3 回归分析33-36
  • 4.3 小结36-37
  • 5 收入分配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37-46
  • 5.1 收入分配不均与居民感知37-39
  • 5.1.1 居民感知与人群结构37-39
  • 5.1.2 居民感知与地区购买力水平差异39
  • 5.2 收入分配不均与内需扩张39-42
  • 5.3 收入差异与消费实证研究42-45
  • 5.4 小结45-46
  • 6 结论及对策建议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1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马瑞永;;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2 江海潮;张彬;;中国地区竞争力、收入分配博弈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万广华;;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4 陈宗胜;倒U曲线的“阶梯形”变异[J];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5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7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8 才国伟;舒元;;对“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9 魏后凯;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J];经济研究;1996年11期

    10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陈林;论经济转型时期的供给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周苑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杨卫军,许军;取消农业税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秀峰;田华;;基于城镇化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9 姜凤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0 崔登峰;朱金鹤;;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陈娟;林龙;叶阿忠;;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消费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李雪松;娄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陈春良;;城市化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孙加秀;;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的中国现实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宋美静;;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8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彭孟麒;对外贸易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8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胡晓晔;河南金融产业成长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4期

    2 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3 黄祖辉,王敏,万广华;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4 黄祖辉;王敏;宋瑜;;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村庄微观角度的一个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5 杨宜勇,顾严,李宏梅;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十一五”时期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6 侯明喜;;防范社会保障体制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4期

    7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8 李实,魏众,B.古斯塔夫森;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9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10 蔡昉,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立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魏众;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必须注意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10期

    3 周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韩日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4 闫静;;浅谈社会转型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4期

    5 倪丽丽;;浅析我国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8期

    6 王军;;效与公——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中)[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53期

    7 赵跃杰;;收入分配对居民部门储蓄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理论界;2009年10期

    8 潘士远;;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9 齐福全;;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0 赵浩然;;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互动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王建军;李双元;;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2 邓为民;;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熊俊;;收入分配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及其警示——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纪玉山;;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赵永锋;;解决煤矿工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董长瑞;梁纪尧;;未来十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预警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袁易明;;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平等-效率的替代与选择——一个计量经济学方法[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权衡;;政府过度干预与收入差距:中国经验与理论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崔国利;;国有煤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军;[N];光明日报;2007年

    2 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N];人民日报;2001年

    3 省政协常委、牧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袁鸿安;[N];新乡日报;2007年

    4 山西财经大学 王书华;[N];科技日报;2010年

    5 司晋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刘晓玲;[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孟令军;[N];鞍山日报 ;2007年

    8 李长安;[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茂易;[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谢靓;[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得民;中国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4 田侃;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5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赵桂芝;中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7 王卫;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力;兵团农牧团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9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乐山;基于财政视角的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雪冬;贸易自由化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2 裘伟;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戴勇;贸易自由化下我国收入差距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崔树立;论财产税法调控收入分配的功能[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蓝春娣;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倩;中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8 朱晓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鑫;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晓丽;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14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