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社会总供需平衡状况
本文选题:社会总供给 + 社会总供需平衡 ; 参考:《山西统计》1994年09期
【摘要】:正 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关系是宏观经济中最高层次的一个比例关系。保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迅速转化,微观经济将越来越活,整个国民经济将以市场为导向。正确把握供需总量的变化状态,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social demand and total social supply is the highest-level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macro-economy. Maintaining the basic balance between social aggregate demand and total social supply is the basic goal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With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toward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ode, the micro econom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alive, and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will be guided by the marke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rrectly grasp the changing state of the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山西省统计局 山西省统计局
【分类号】:F2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祥春;计划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平衡[J];财经问题研究;1984年05期
2 厉以宁;社会主义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公式的表述[J];人文杂志;1985年06期
3 解书森 ,陈冰;模式转换时期的投资膨胀及其控制[J];世界经济文汇;1985年06期
4 滕维民;;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标志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1985年Z7期
5 游宏炳;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量测算方法的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1986年06期
6 宋克辉;对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科学范畴与指标体系的探讨[J];统计研究;1986年04期
7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座谈会纪要[J];统计研究;1986年05期
8 周振华;坚持社会总需求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J];财经科学;1986年02期
9 王松奇;社会总供求的辩证制约关系与宏观经济政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06期
10 吴俊培;略论财政宏观控制方式的转变[J];财经问题研究;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兴信;;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惠娟;2001中国汽车市场多事之年[N];山西日报;2000年
2 姜爱华 潘磊;政府采购在支出中举足轻重[N];中国财经报;2001年
3 刘建新;浅谈个人信用档案制度的建立[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奕奕;镁市有“三愁”[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罗淑琼;镁市何时能美[N];中国冶金报;2001年
6 李欣欣;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对策[N];光明日报;2001年
7 肖炼;增速为何趋缓[N];人民日报;2001年
8 树其;镁市三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9 胡鞍钢;中国正步入新一轮经济扩张期[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衍明;社会主义总需求管理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1986年
,本文编号:1783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78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