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义乌试点”的“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8:34
【摘要】: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诞生了一大批专业市场。这些市场里由于集聚了大量同类但档次、规格、款式、品牌、产地等不同的商品,形成了鲜明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效应,逐渐成为渠道最直接、产品最集中、种类最丰富、价格最公道的开放性采购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客商到市场里采购商品进行出口,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方式的,从专业市场这一流通环节而非上游生产环节采购商品进行出口的“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这种由专业市场国际化过程中内生出的国际贸易方式,对于繁荣专业市场、扩大商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种独特的国际贸易出口方式,我国缺乏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外贸监管政策、办法及配套服务举措,使其处于于法无据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这种国际贸易方式的诞生机理、演化历程、政策瓶颈、破解之道等,对于丰富国际贸易理论、指导贸易政策制定、促进专业市场国际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务院于2011年3月底批复的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义乌开展的“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义乌试点”),围绕“义乌试点”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即研究设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阐述“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业务流程、体制机制、政策框架等。为了与“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相匹配,“义乌试点”致力于推进海关通关、商品检验检疫、税收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工商监管等各领域的全方位改革,从而大幅提高从义乌出口商品的效率,节约外贸经营成本,并提高商品的可追溯性。同时,通过构建与国际贸易更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使市场交易和对外贸易在一个更为有序、高效的行政和城市体系中进行,降低由于行政不匹配、运行效率低、城市环境差等问题所导致的交易成本。然而,由于“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的参与主体、商品结构、交易流程、税收征缴等较为特殊,与我国现行外贸监管体制机制存在较大不适应性,许多政策的改革创新还涉及法律法规的调整,因而要真正构建起相应的外贸监管政策体系、公共服务平台、部门协调机制等,任务还比较艰巨,时间将比较漫长。需要立足“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交易主体、交易客体、支付方式、物流方式、涉税事项等特点,重点从经营主体管理、海关监管政策、检验检疫管理政策、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涉外公共服务管理政策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52.8
本文编号:2598690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燕;;基于网络经济简析我国企业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0年26期
2 史如;;对外贸易业务知识讲座 第五讲 各种不同的国际贸易方式[J];家具;1995年05期
3 胡涵景;张荫芬;;《国际贸易方式代码》国家标准的研制与修订[J];世界标准信息;2008年02期
4 李艳芳;;我国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1期
5 王谛;;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年07期
6 刘会;国际贸易方式种种[J];机电信息;1995年03期
7 陈茹;;试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8 李俊江;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J];财贸经济;2000年09期
9 郑佳;;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危旭芳;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挑战[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陈勇;让外贸小企业一步跨越中间环节[N];杭州日报;2011年
2 ;给力“十二五”多视点纵观区域电子商务[N];国际商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菁博;基于“义乌试点”的“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方式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2 关勇;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8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59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