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玉米收储政策调整对期货市场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8:18
【摘要】: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国家于2008年启动了长达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粮食供求出现新变化,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为此,国家于2015年开始调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首次下调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200元/吨,玉米期货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而现货价格坚挺。玉米临储政策的微调并不能彻底解决玉米“三量齐增”矛盾。为此,国家于2016年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玉米现货价格逐步下跌至进口玉米价格水平。在此过程中,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波动剧烈,期货和现货基差随之上下波动。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在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丰富农业政策变动对期货市场影响的研究,也有助于市场参与主体更好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也能为国家制定后续农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首先,本文总结有关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性以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的有关理论,并分析政策变动对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性、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影响;其次,本文依据相关政策文件,将玉米收储政策调整过程划分为“临储政策实施期间”、“临储政策转变期间”和“市场化收购政策期间”,并分析不同期间的期货价格收益率波动和期现基差波动特征;最后,利用GARCH族模型分析玉米临储政策调整过程中价格波动性变化,利用VECM-BEKK-GARCH模型和VECM-DCC-GARCH模型分析玉米临储政策调整过程中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变化,利用ECM-BGARCH模型估计玉米临储政策调整过程中不同时期期现货套期保值比率并计算套期保值效率,分析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变化。研究显示,玉米临储政策转变导致玉米期货价格阶段性下跌、玉米期现基差阶段性上涨、期货价格收益率波动变得更加有效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和套期保值效率出现阶段性降低。并提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反馈农业政策实施效果,指导后续农业政策制定;适时引入期货市场做市商制度,提升市场活跃性;加强期货市场参与主体培育,提升期货市场参与者素质。
【图文】:

变化图,现货价格,期货,玉米


逦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现货价格逐步下跌,且期货价格跌幅远大于现货价格,期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逡逑持仓量不断攀升。2016年第14周至2017年第31周为玉米市场化收购政策期逡逑间,玉米市场价格放开,期货和现货价格经历一波恐慌性下跌,随后有所反弹,逡逑期现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玉米期货持仓量不断创出新高,市场交易情绪继续升温,逡逑而后有所回落。逡逑3000.00逡逑

技术路线图,粮食期货市场,分析单,视角


图1.3技术路线图逡逑1.6可能的创新逡逑在研宄视角上,,前人有关粮食期货市场的研究主要单纯地分析单个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7;F7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明烨;;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期

2 张立杰;玛依拉·吐尔逊;;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作用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3 王文智;武拉平;;国际性因素对玉米期货价格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9期

4 李光泗;曹宝明;马学琳;;中国粮食市场开放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基于粮食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08期

5 魏晓莎;张佳睿;;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评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6 王天穷;于冷;;玉米预期价格对农户种植玉米的影响——基于吉、黑两省玉米种植户的调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李秋萍;李长健;肖小勇;;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元VAR-BEKK-GARCH(1,1)模型[J];财贸经济;2014年10期

8 袁圣弘;朱再清;;国产棉与进口棉价差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价格月刊;2014年09期

9 王秀东;刘斌;闫琰;;基于ARCH模型的我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10 赵霞;马云倩;;基于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动态特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65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65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