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新股发行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4:02
【摘要】:新股,也称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即IPO,与配股和增发相对应,通常指那些拥有乐观前景的公司,委托承销商等中介机构,第一次在公开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募集资金的过程。IPO抑价指股票发行价格显著低于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因此认购新股的投资者能够通过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获得超额收益。从理论上讲,若二级市场的需求是一级市场制定价格的依据,那抑价问题是不应存在的,但是,实证证明IPO抑价问题在各国都普遍存在。IbIbostno(1975)因不明其理由以“谜”称之,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便开始了对IPO抑价问题的研究。IPO抑价现象在现今全球证券市场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共同认可。他们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了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至今仍没有一个通用的理论能对不同国家的IPO抑价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程度偏高,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盛行,过高的IPO抑价率会导致大量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投资者期望通过投资新股获得超额短期收益率,这就必然导致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也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在陆续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后,都希望能将我国的IPO抑价程度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本次改革前的多次新股发行改革并没有对IPO抑价程度产生较大影响,我国IPO抑价水平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6月,证券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2010年10月证监会提出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革措施,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此次新股发行改革两个阶段的改革措施实施后对IPO抑价程度均产生了显著影响。IPO抑价率平均值从新股发行改革前的144.97%降低到新股发行改革后的38.84%,其中第一阶段改革措施实施后的IPO抑价率平均值为49.71%,第二阶段改革措施实施后的IPO抑价率平均值为25.48%。我国证券市场新股IPO抑价程度在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后显著降低。 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较小。本文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特点,政府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控对于我国证券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期望从发行制度这个角度入手,探讨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前后影响我国IPO抑价程度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说明发行制度主要通过影响哪些因素,进而降低我国证券市场的IPO抑价程度。希望能够对以后新股发行改革有所帮助。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以及对本次新股发行改革主要内容的介绍。 本文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外主要的IPO抑价理论进行阐述总结,再回顾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现象的研究。并指出现有的研究当中有关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特点,西方主要的IPO抑价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并不一定适用。最后对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审制度、发行方式进行了回顾,对各个阶段的发审制度和发行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本文第三章对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的演变进行了总结。我国的新股发审制度主要经历了审批制和核准制,审批制又细分为“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两个阶段,核准制又细分为“通道制”和“保荐制”两个阶段。我国新股发行方式大体经历了内部认购方式、新股认购表方式、专项存单方式、全额预缴款方式、试行上网竞价发行、上网定价发行、网上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网上询价、网下定价发行方式9个阶段。新股发行定价方式主要经历了以固定价格发行、以固定市盈率水平确定发行价格、放宽和淡化市盈率水平确定发行价格、控制市盈率定价法、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5个阶段。 本文第四章为实证研究方案设计。本章首先说明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以及IPO抑价程度的衡量指标。并以2009年6月和2010年10月为中间点将样本分为三个组。其次说明此次新股发行改革主要通过影响哪些因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IPO抑价程度。再次根据此次新股发行改革的内容选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在相关的IPO抑价理论以及我国证券市场自身情况提出研究假设。 本文第五章为IPO抑价现象的实证分析,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初步考察新股发行改革前后哪些因素存在显著性变化。再对各个解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对前文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得出新股发行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程度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新股发行改革的影响,如中签率、发行市盈率等,从而得出新股发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证券市场新股IPO抑价程度。 本文第六章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前文的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存在的局限性。本文认为,新股发行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偏高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投资者对新股的狂热投资行为。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国一级市场新股供求失衡,大量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进行炒作以期获得超额短期收益率。因此本文分别从解决一级市场新股供求矛盾和解决二级市场投机炒作问题两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期望对以后持续推进新股发行改革有所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建;影响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2期

2 杨丹,王莉;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张晖;;股权分置改革以来IPO抑价实证分析[J];甘肃金融;2007年03期

4 蒋顺才,蒋永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与IPO高抑价的实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长期投资回报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0年01期

6 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2期

7 段进东,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8 于增彪,梁文涛;股票发行定价体制与新上市A股初始投资收益[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9 杨记军;赵昌文;;定价机制、承销方式与发行成本: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10 曾祥渭;马昌云;;我国股市IPO抑价现象及其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晓烨;我国IPO折价的定量估计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雅楠;对我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5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805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