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等发达国家为挽救自身经济,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经济体注入流动性,以期改善就业和通货紧缩,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使世界经济体遭受了巨大的流动性泛滥。尤其自美国2009年3月开始连续实施两轮量化货币政策,累计向经济体注入2万多亿美元的基础货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无疑美国量化货币政策的实施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大量“热钱”将流向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而我国和美国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国,彼此在经济、金融和政治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发展最好的国家,美国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必然对我国经济体造成冲击。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将成为短期国际资本追逐收益的理想市场,因此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向世界经济体释放的流动性必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冲击,造成股市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风险。从而,在美国持续推行量化货币政策期间探讨其对我国股市价格的影响,能够充分认识与把握潜在风险,起到金融风险预警的作用,这对处于经济转型期为保持国家经济金融平稳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为更准确地证实美国量化政策对我国股市价格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两轮量化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操作工具和对国内外的影响,并对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了前瞻性的预测分析。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梳理了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理论,并试图分析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对我国股市价格的影响渠道。在实证分析方面,文章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以把握其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有利于我国股市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对全球量化政策提出展望。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形成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实证检验证实美国基础货币、短期国际资本、联邦基金利率、人民币美元汇率、货币供给M2和存款利率与上证综指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由此可以认定美国量化货币政策所释放的基础货币以及联邦基金利率与我国股票价格波动具有稳定的联系和影响,这为下文建立模型提供了依据。 第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股票价格的上升,对我国股市具有一定影响,同时实证研究发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短期国际资本和我国货币供给被动增加的渠道传导至国内市场。对此,在全球量化宽松时代和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抬头的情况下,为防止我国资本市场遭受外来流动性的冲击,对我国股市平稳发展造成影响,在政策上应充分认识应对措施。 针对本文研究结论,最终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国际短期资本监管;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实施“总量对冲”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学位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24;F827.12;F832.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 量化宽松政策的产生
1.3.2 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
1.3.3 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内国际传导机制理论
1.3.4 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对全球经济体影响的研究
1.3.5 对中国经济体影响的研究
1.3.6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背景及效果
2.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背景
2.1.1 经济发展状况
2.1.2 失业率状况
2.1.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状况
2.1.4 信贷市场和流动性状况
2.2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操作工具
2.2.1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操作工具
2.2.2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操作工具
2.3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效果
2.3.1 积极效果
2.3.2 消极影响
2.4 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应
2.5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抬头原因及预期影响
2.5.1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抬头原因
2.5.2 对新兴市场及我国股市的预期影响
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理论分析
3.1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
3.1.1 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
3.1.2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
3.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途径
3.2.1 汇率渠道
3.2.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3.2.3 货币政策渠道
3.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一般分析
4 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探讨
4.1 实证研究方法说明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2.1 变量的选取
4.2.2 数据说明
4.3 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对我国股价影响的实证检验
4.3.1 平稳性检验
4.3.2 协整关系检验
4.3.3 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4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
4.4 实证研究的结论
5 政策建议及未来展望
5.1 政策建议
5.1.1 加强国际短期资本监管
5.1.2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5.1.3 “总量对冲”的货币政策
5.1.4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慧芳;;中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9期
2 孙伶俐;;股票市场上利率政策公告效应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肖才林;;股票市场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4 徐慧贤;;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递机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06期
5 张春艳;;当前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1期
6 梁爽;;中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J];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7 谢尚才;代飞;;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差异化研究——基于不同经济背景下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8 周新民;;战后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J];金融研究;1985年04期
9 周林;八十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J];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05期
10 王松奇;;适度松动货币政策 刺激工业生产回升——关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建议[J];经济纵横;198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瑞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5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8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李静洁;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亚;面向新世纪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
2808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80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