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以小麦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2 07:28
  粮食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最为重要的农产品,它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大豆市场已经严重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冲击,面对内忧外患,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价格的波动关系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平稳发展,关系国民的切身利益,粮食价格的调控问题更是国民经济大局的关键。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完善了粮食定价机制的改革,粮食定价机制中市场与政府的职能与作用产生了根本的变革,粮食价格的形成逐渐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换。但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双重调节,经常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粮食产量不稳定,并且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接待解决,这不仅影响了粮农的收益,还影响到了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因此弄清并尽快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把握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营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本文阐述了关于粮价形成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包括价格均衡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价格均衡理论表明粮价应由市场决定,但是市场失灵理论指出粮食的特殊属性需要政府对粮价进行调控。这部分主要运用规范研究的...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以小麦为例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分析图

粮食产量,价格指数,中国农产品,粮食生产


图 2-3 粮价与上年产量据来源:粮食生产价格指数来自《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粮食产量指数根据历年产量除而得,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 3-2-1 可以看出,粮食价格指数与上年粮食产量指数显著负相关,即上食增产,本年粮食价格下降,上年粮食减产,本年粮食价格上升。尤其是84-1991 年之间和 1996 年之后,这种关系更为显著。如 2004 年,粮食产量比年有了大规模的上涨,但 2004 年的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为 126.21,反而大幅上到 2005 年生产价格指数才降低到 99.08。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较为复杂,如粮食播种面积、复种指数、粮食单产和农产行为等,对粮食单产的研究放到粮食成本一节,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农户的生为对粮食产量进而对粮食价格产生的影响。粮食产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供给的多少,而从长期来看,农户的生产供给

中国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资料,粮价


农业生产资料与粮价数据来源:粮食生产价格指数来自《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生产资料价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J]. 罗锋,牛宝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粮食安全成本: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J]. 尹义坤,刘国清.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2005(05)
[3]China’s Grain Output and Grain Policy[J]. Wen Tiejun deputy general secretary, 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Reform..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3(06)
[4]我国与欧盟、美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比较[J]. 罗守全.  中国粮食经济. 2002(04)
[5]中国粮食市场的波动与政府干预[J]. 王小鲁.  经济学(季刊). 2001(01)
[6]双轨制度对中国粮食市场稳定性的影响[J]. 王德文,黄季焜.  管理世界. 2001(03)
[7]粮食价格形成和运行机制分析[J]. 严敏.  经济学家. 1996(04)

硕士论文
[1]关于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D]. 杨宝琴.武汉工业学院 2012
[2]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粮价调控政策研究[D]. 李修彪.河南工业大学 2012
[3]政府管制对小麦价格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 胡瑞涛.云南财经大学 2012
[4]我国小麦价格形成机理研究[D]. 贾峰.河南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12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912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