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从美国保企业政策透视我国的保市场主体举措

发布时间:2021-03-16 14:31
  新冠疫情背景下,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保"。在疫情二次冲击可能性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六稳"的同时也让"六保"得以落地,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而言是一次考验。本文从保市场主体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近期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的保企业债务政策的成效,并探讨其对我国当前所采取的保市场主体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启示。本文提出应该把保居民就业的目标寓于保市场主体的目标之中,并强化政策的协同性和系统性。 

【文章来源】:财政监督. 2020,(1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前言:从“六稳”到“六保”
二、美国的保企业债务政策回顾及评价
三、欧盟和日本的保市场主体的政策
四、对我国保市场主体所采取政策的启示
五、使保企业的政策举措更精准、更有效的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经济分析[J]. 易宪容.  国际金融研究. 2014(01)
[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跨国分析[J]. 陈静.  国际金融研究. 2013(02)
[3]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 陈磊,侯鹏.  财经科学. 2011(10)
[4]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姚斌.  上海金融. 2009(07)
[5]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J]. 赵志耘,吕冰洋.  财贸经济. 2005(07)
[6]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运行的困境与政策取向[J]. 章晟.  财贸经济. 2003(03)

博士论文
[1]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 张信柱.东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86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086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