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08 09:10
房地产行业作为“家”的载体在国民生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住宅供应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房地产业的稳定均衡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住宅市场自身的特殊性和住宅经济周期性的特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自身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就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在以自由经济闻名的欧美,还是在以强势政府著称的新加坡,当地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住房保障、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与发展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干预。鉴于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在政府调控方面,广泛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加坡是管理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典范,政府充分贯彻落实“居者有其屋”政策,通过严格的宏观调控,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基本解决了国民的住房问题,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因而,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进行深入的比较,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历史发展回顾、现状的介绍,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比较,笔者希望能为我国...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基础理论
(一) 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二)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论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概况
第二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类型
一、政府组屋
二、中等入息公寓
三、执行共管公寓
四、私人组屋
五、政府组屋与私人房产
六、政府组屋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
一、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1959年以前)
二、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起步阶段(1960年—1964年)
三、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破冰阶段(1965年—1979年)
四、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加速阶段(1980年—1996年)
五、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稳阶段(1997年至今)
第二章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体制
第一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机构
一、建屋发展局
二、市区重建局
三、土地管理局
四、中央公积金局
第二节 新加坡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征用制度
二、土地交易制度
三、拆迁安置制度
第三节 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一、住房金融制度概述
二、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管理与运行
四、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色
第四节 新加坡住房保障的管理制度
一、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
二、组屋的申请、分配与转售制度
三、维持族居比例的组屋政策
四、房地产对外资的限制
五、特殊住房计划
第五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法律制度
一、有关土地所有权和转让出售的法律
二、有关住宅开发和建筑方面的法律
三、住房保障相关法规
第三章 新加坡与美国、德国房地产调控的共同取向
第一节 美国房地产市场及其政府调控
一、以税收政策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
二、以土地储备制度为政府调控的基本保障
三、以公共租房保障为政府调控的辅助方法
四、小结
第二节 德国房地产市场及其政府调控
一、以福利住房优惠政策为政府调控的先期手段
二、以住房储蓄体系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方法
三、以对房产租赁与交易的管制为政府调控的重要保障
四、小结
第三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三大措施
一、政府供给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住宅体系
二、保障住房供给与需求的金融体制
三、抑制投机的土地管制政策
第四节 新加坡、美国、德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共同经验
一、设计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必须考虑三项基础要素
二、理解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需要秉持三种基本视角
三、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应当运用四个重要工具
第四章 新加坡经验对完善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
二、初步形成时期(1978-1991)
三、房地产过热时期(1992-1993)
四、市场调整时期(1994-1997)
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期(1998-2002年)
六、宏观调控时期(2003-2007)
七、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阶段(2008年至今)
第二节 与新加坡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模式过于分散
二、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政策及法律缺位
三.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不准确
四、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
五、房地产价格过高
六、供应结构性问题突出
七、融资结构不合理
八、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健全
九、土地供给状况混乱
十、税收政策的针对性不强
第三节 新加坡经验给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的启示
一、完善房地产融资体系,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三、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合理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四、建立完善的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五、规范房地产税收体系
六、中央设立专门的房地产管理机构,理顺中央和地立的利益关系
七、建立房地产信息披露政策
八、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土地供给市场秩序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房地产市场透视[J]. 傅雁. 混凝土世界. 2010(04)
[2]新加坡资讯通信引领社会经济发展[J]. 付铮.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12)
[3]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J]. 黄继英,黄琪芸. 城市交通. 2009(06)
[4]英、美与新加坡公共服务模式对建构中国公共服务模式的启示[J]. 顾丽梅. 经济研究参考. 2009(24)
[5]新加坡:2008~2009年回顾与展望[J]. 罗梅. 东南亚纵横. 2009(03)
[6]新加坡“发展导向型”政府的成功实践[J]. 徐瑞彬. 东南亚纵横. 2009(03)
[7]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发展模式之经验借鉴[J].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投资环境课题组. 财经界. 2008(07)
[8]小与美——以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公共住宅为例[J]. 卞洪滨,邹颖. 世界建筑. 2008(02)
[9]关于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J]. 王兵.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5)
[10]房价快速上涨情况下的政府选择——“日照模式”的适用条件及新加坡住房制度的启示[J]. 张恩逸. 中国行政管理. 2007(05)
博士论文
[1]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D]. 徐丰.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新加坡集合住宅研究[D]. 刘鹏.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1280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基础理论
(一) 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二)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论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概况
第二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类型
一、政府组屋
二、中等入息公寓
三、执行共管公寓
四、私人组屋
五、政府组屋与私人房产
六、政府组屋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
一、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1959年以前)
二、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起步阶段(1960年—1964年)
三、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破冰阶段(1965年—1979年)
四、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加速阶段(1980年—1996年)
五、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稳阶段(1997年至今)
第二章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体制
第一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机构
一、建屋发展局
二、市区重建局
三、土地管理局
四、中央公积金局
第二节 新加坡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征用制度
二、土地交易制度
三、拆迁安置制度
第三节 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一、住房金融制度概述
二、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管理与运行
四、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色
第四节 新加坡住房保障的管理制度
一、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
二、组屋的申请、分配与转售制度
三、维持族居比例的组屋政策
四、房地产对外资的限制
五、特殊住房计划
第五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法律制度
一、有关土地所有权和转让出售的法律
二、有关住宅开发和建筑方面的法律
三、住房保障相关法规
第三章 新加坡与美国、德国房地产调控的共同取向
第一节 美国房地产市场及其政府调控
一、以税收政策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
二、以土地储备制度为政府调控的基本保障
三、以公共租房保障为政府调控的辅助方法
四、小结
第二节 德国房地产市场及其政府调控
一、以福利住房优惠政策为政府调控的先期手段
二、以住房储蓄体系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方法
三、以对房产租赁与交易的管制为政府调控的重要保障
四、小结
第三节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三大措施
一、政府供给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住宅体系
二、保障住房供给与需求的金融体制
三、抑制投机的土地管制政策
第四节 新加坡、美国、德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共同经验
一、设计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必须考虑三项基础要素
二、理解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需要秉持三种基本视角
三、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应当运用四个重要工具
第四章 新加坡经验对完善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
二、初步形成时期(1978-1991)
三、房地产过热时期(1992-1993)
四、市场调整时期(1994-1997)
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期(1998-2002年)
六、宏观调控时期(2003-2007)
七、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阶段(2008年至今)
第二节 与新加坡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模式过于分散
二、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政策及法律缺位
三.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不准确
四、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
五、房地产价格过高
六、供应结构性问题突出
七、融资结构不合理
八、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健全
九、土地供给状况混乱
十、税收政策的针对性不强
第三节 新加坡经验给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的启示
一、完善房地产融资体系,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三、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合理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四、建立完善的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五、规范房地产税收体系
六、中央设立专门的房地产管理机构,理顺中央和地立的利益关系
七、建立房地产信息披露政策
八、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土地供给市场秩序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房地产市场透视[J]. 傅雁. 混凝土世界. 2010(04)
[2]新加坡资讯通信引领社会经济发展[J]. 付铮.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12)
[3]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J]. 黄继英,黄琪芸. 城市交通. 2009(06)
[4]英、美与新加坡公共服务模式对建构中国公共服务模式的启示[J]. 顾丽梅. 经济研究参考. 2009(24)
[5]新加坡:2008~2009年回顾与展望[J]. 罗梅. 东南亚纵横. 2009(03)
[6]新加坡“发展导向型”政府的成功实践[J]. 徐瑞彬. 东南亚纵横. 2009(03)
[7]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发展模式之经验借鉴[J].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投资环境课题组. 财经界. 2008(07)
[8]小与美——以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公共住宅为例[J]. 卞洪滨,邹颖. 世界建筑. 2008(02)
[9]关于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J]. 王兵.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5)
[10]房价快速上涨情况下的政府选择——“日照模式”的适用条件及新加坡住房制度的启示[J]. 张恩逸. 中国行政管理. 2007(05)
博士论文
[1]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D]. 徐丰.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新加坡集合住宅研究[D]. 刘鹏.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1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27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