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立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6 00:0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贸区,也是中国对外洽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该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长江以北地区获益,而江南地区则受到冲击。本研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展开的深入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归纳总结中国—东盟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中国在中国—东盟贸易区中如何来进行政策协调和调整,即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什么样的产业政策。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理论研究框架
(一)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二) 贸易引力模型
(三)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四) 产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五)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六)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七)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
(一)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
(二) 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集中度增加
(三) 中国与东盟早期收获项下蔬菜水果贸易发展迅速
(四) 农产品贸易以逆差为主
三、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商品和市场结构分析
(一)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二) 中国-东盟农产品比较性优势分析
1. 农业品总体优势比较
2. 谷物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3. 果蔬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4. 肉类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63135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理论研究框架
(一)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二) 贸易引力模型
(三)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四) 产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五)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六)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七)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
(一)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
(二) 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集中度增加
(三) 中国与东盟早期收获项下蔬菜水果贸易发展迅速
(四) 农产品贸易以逆差为主
三、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商品和市场结构分析
(一)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二) 中国-东盟农产品比较性优势分析
1. 农业品总体优势比较
2. 谷物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3. 果蔬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4. 肉类及其制品优势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63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36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