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高库存背景下我国玉米市场供需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08:50
  当前我国大宗农产品普遍呈现高位积压态势,玉米库存积压问题尤为严重。本文在分析1990-2016年供需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局部均衡模型,探究去库存背景下玉米供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认为,农户种植行为具有惯性,玉米产量短期内不会产生太大波动,经济发展带动了玉米消费量的增加,影响库存的主要因素为上期库存累积和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2018,(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高库存背景下我国玉米市场供需研究


我国玉米进出口量变化趋势对比(1990-2016年)

市场供需,玉米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2008年起,在玉米主产区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由于临储政策的保护,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玉米和替代品进口量大幅增加,农民生产的粮食卖不出去,库存大量挤压。2010年底玉米库存量0.35亿吨,截止到2016年底玉米库存高达2.58亿吨,年均上涨幅度114.30%,玉米供需结构严重失调。在此背景下,国家实行去库存政策优化储粮结构。本文在分析了玉米市场供需现状基础上,构建玉米局部均衡模型,探究高库存背景下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变化和影响因素。一、玉米市场供需变化分析从图1看出我国玉米产量从1990-2015年整体呈增长趋势,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产量小幅下降。1990-2016年我国玉米总消费量稳步上升,2016年消费总量首次突破2亿吨。截止到2016年,国内玉米库存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由2010年底的0.35亿吨上升为2016年底的2.58亿吨,年均上涨幅度高达114.30%,严重超出了国家仓库的存储能力。不大,从2009年起,由于国内外玉米价差显著,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近两年来有所下降。总体来看,2007年之前,我国玉米出口在大部分年份都是贸易顺差,2008年之后,我国在2007年之后由玉米净出口国变为玉米净进口国。图1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变化(1990-2016年)图2我国玉米进出口量变化趋势对比(1990-2016年)数据来源:FAO数据库及海关总署除了国内玉米的产量和消费量,影响玉米库存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进口量和出口量。图2可看出,1990-2007年玉米进口量波动幅度较大,2008-2016年出口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进口量来看,2008年之前玉米进口量波动幅度二、玉米均衡模型实证分析1.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局部均衡理论建立玉米供需模型,由于建模数据要求及其可获得性,供需模型暂未考虑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玉米加工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及成因研究[J]. 赵明华,曹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博士论文
[1]中国苹果价格波动研究[D]. 胡炜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41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41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