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效率分析
本文关键词:西方效率理论的发展与政府的微观经济角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3年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效率分析
张颖
【摘要】: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为获得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必要发展的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应该加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来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安徽省作为我国首批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重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安徽省要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技术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的高技术水平主要是看其技术效率的高低,因此,本文选取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首先,本文对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及研究意义等进行梳理,同时回顾国内外对于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国内高技术产业的效率分析,得出对于全国以及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多,但是对于高技术产业内部的深入研究较少,同时在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效率分析方法,而本文将选择了三阶段的DEA模型对安徽省的五大高技术产业进行研究分析。 其次,本文对三阶段DEA模型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涉及两种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是DEA分析方法和SFA分析方法,结合这两种方法构建三阶段DEA模型,得出该模型是可以排除外部环境因素的一种改进的DEA模型。 再次,本文分别选择具有相关性的投入产出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环境因素对投入效率的影响,以及剔除环境因素后,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整体情况,同时本文还对五大高技术产业的冗余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提出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27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FDI与安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娟;;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科技;2011年08期
3 黄永兴;张国庆;;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白雪洁;宋莹;;中国各省火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及其提升方向——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5 李嬛;;基于DEA方法对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效率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年01期
6 刘志铭;西方效率理论的发展与政府的微观经济角色[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石书德;;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10期
8 刘川;;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12期
9 廉同辉;;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梁芹;陆静;;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寿险市场效率研究[J];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洪伟;任娜;陶敏;姜秀娟;;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娟;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志迎;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袁锐;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丹心;基于DEA模型的中国家电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柯郑林;Lasso及其相关方法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建品;基于DEA的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良凯;基于DEA方法的广东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黄舜;基于过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于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赵莉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度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8 马佳;基于DEA的移动运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核[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张涌;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陈晓玲;安徽省创新资源整合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杨苏;;合肥经济圈高技术产业R&D效率比较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泽隆;王淑芳;范红霞;;科技进步对我国陆地黄瓜种植贡献率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王欣;庞玉兰;;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测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7 周欢怀;卢淑静;;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以温州为例[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8 陈鸿宇;王青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DEA评价[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9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燕;刘军;;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动态研究——基于价值分析法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兵;杨彬;刘薇;;基于DEA模型簇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陶红军;冯中朝;;湖北省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成刚;;我国高校成本效率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超;周根贵;;基于DEA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群芳;董增川;杜芙蓉;;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效率研究与探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兆琼;含有双性变量的系统的DEA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梁巧;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和规模效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郭祥;基于SFA方法的我国财险公司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崔龙;次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技术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袁雯;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鹏飞;人力资本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贡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建红;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黄俊杰;珠海市污染行业的环境监察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刘建旭;基于DEA方法的企业战略选择评价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分类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认识[J];安徽科技;2002年08期
2 黄永兴;张国庆;;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王泽强;王迺宏;;合肥经济圈发展中的区域整合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陈良猷,韩新伟;未来科技创新趋势与特点的一些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北京支部生活;2008年11期
8 包建军,吴贵钧;我国电信运营商CAPEX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刘勇,孟令杰;测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SFA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10 邹华,徐剑;科技创新的内容及实现途径[J];商业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昌欣;[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2 施建军;科技与创新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蔡一珍;公共投资经济作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4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王宏峰;高技术产业融资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唐中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年
10 陈敬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建伟;基于模块化视角下产业链创新整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邢莉;广东科技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吴友军;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盛江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孙慈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6 武立敬;论公平与效率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内涵[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7 倪颖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曹素娟;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整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9 费逸人;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10 梁楠郁;企业卓越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荣平;谢朱张;;高技术产业密集区的两种类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3期
2 秦光汉;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高技术的战略选择与对策[J];亚太经济;1989年04期
3 李宝恒;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技论坛;1990年05期
4 王崇举;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评价与管理诌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1994年01期
5 林镝,蔡希贤;风险投资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刍议[J];科研管理;1998年05期
6 马洪;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B5期
7 刘安蓉,林玲;高技术产业成长环境的动力作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8 ;2000年中国十大高技术产业新闻[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2期
9 庞艳桃,赵玉林;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韩霞;政府采购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财贸经济;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敬燮;;校办高技术产业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蔡莉;马淑文;;高技术产业初始规模形成机理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黄志民;;政府在推动广西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袁勤俭;;基于SWOT的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系列报告之五[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庆国;;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马国英;;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入世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秦海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8 张占仓;;“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叶堂林;;京津高技术产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任文堂;丁辉;;发展我国劳动保护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昌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吴敬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3 记者 杨之汀;[N];华兴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5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 杜希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6 记者 费伟伟;[N];人民日报;2001年
7 记者 桂榕、胡勇飞;[N];江西日报;2006年
8 刘英;[N];中国工业报;2003年
9 何文;[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10 ;[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思帆;当代印度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董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及其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夏茂森;辽宁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长中的政府干预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宏峰;高技术产业融资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肖泽磊;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和政策效果评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程少博;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勇;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2 付菁;高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汪莹;高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王梅;技术创新对广东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李小玲;闽台高技术产业互补机制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1年
6 谭燮良;杭州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 [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7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邹思元;从中国IDC的发展看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的互动[D];武汉大学;2003年
9 林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10 丁伟;广西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效率理论的发展与政府的微观经济角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7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