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一类经济系统生命体模型的建立与系统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3 14:17

  本文关键词:一类经济系统生命体模型的建立与系统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苏大学》 2007年

一类经济系统生命体模型的建立与系统动力分析

包兴海  

【摘要】: 本文从经济体系与自然生命体的相似性入手,通过类比自然生命体从有机分子、DNA、细胞、组织、器官到完整生命个体的生命生长过程,系统的把经济系统从社会经济资源、企业经济体、行业组织、地域经济体到完整的国家经济体模拟表述为一个联系的生命成长过程。解决了传统西方经济学在微观、中观到宏观经济体系中研究分析问题时的不连续性,以系统性、复杂性、联系性的观点来解释经济体系的成长规律和经济问题。 文中以构成所有经济系统所必须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这三种基本元素为构成经济生命体的根本元素,也是经济生命体DNA分子基因链的构成起点,以政府、法律规章、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这四种社会作用力作为将三种根本元素进行相互联系结合的基本动力。类比自然生命体的四种碱基构成自然生命体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基因链,这四种社会作用力将经济系统中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结合成生命经济体的三螺旋结构DNA分子基因链,使得经济生命体的基因链条形成,并且在不同的排列与组合中体现着该经济生命体的内在根本性信息的表达,用于解释经济系统的出生、生长、稳定、灾害、衰老、死亡等生命力现象,也可用于解释经济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育繁衍现象,上升到大宏观经济分析,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经济系统的种群等生态层次的现象。 通过类比得出自然生命体与经济系统的共同复杂性,,我们建立了经济生命体模型的理论基础,然后从DNA分子基因链的构成入手,通过借鉴自然生命体的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到完整个体的生长和物种种群的形成,我们以数学语言来表述经济生命体从经济元素到完整的宏观经济系统个体——国家经济体的生长过程。而且,我们还专门构建了基于生命体细胞模型的微观经济系统个体——企业经济体,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企业日常经营故障的诊断分析做出应用性探讨与分析,应用研究自然生命体的一些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微观经济系统中企业的某些定性、定量的问题。对于中观层次的地域经济体系,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与看法,尝试从生命机体的器官与组织的生命角度来理解地域经济在微观企业细胞和宏观国家经济中的联系纽带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1;F2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20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1-14
  • 1.2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14-18
  • 1.2.1 生命科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应用14-17
  • 1.2.2 经济生命体的发展前景17-18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20-28
  • 2.1 经济系统与自然生命体的相似性20-21
  • 2.2 经济生命体模型的构建基础21-27
  • 2.2.1 三类基本经济元素的确定22-26
  • 2.2.2 四种基本作用力的确定26-27
  • 2.3 生长的阶段有限性与整体无限性27-28
  • 第三章 经济生命体模型的动态生长过程28-43
  • 3.1 三类基本经济元素的形成28-31
  • 3.2 从经济元素到微观经济生命体的生长过程31-36
  • 3.2.1 经济元素构成经济生命体的基因链31-33
  • 3.2.2 基因链构成经济生命体的DNA分子33-34
  • 3.2.3 DNA分子构成经济生命体的细胞34-36
  • 3.3 从经济生命体细胞到完整经济生命体的生长过程36-42
  • 3.3.1 经济体细胞的生长与分裂36-37
  • 3.3.2 中观经济体系──行业与组织的形成37-38
  • 3.3.3 经济生命体的器官与组织构成完整的经济生命体38-41
  • 3.3.4 宏观经济体系──国家经济体的形成与外在作用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基于生命细胞模型的企业经济分析43-49
  • 4.1 以经济生命体细胞模型构建企业模型44-45
  • 4.2 企业日常经营故障的诊断应用45-48
  • 4.3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基于经济生命体模型的地域经济体的产业集群现象分析49-54
  • 5.1 行业组织在完善中形成产业集群49-51
  • 5.2 几个典型地域经济体的主导产业集群对比分析51-53
  • 5.3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宏观与超宏观经济生命体系54-57
  • 6.1 宏观国家经济生命体系相互之间的作用54-55
  • 6.2 生态层次的微观与宏观经济生命体系的联系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佩瑜,林兴国;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魏守华;产业群的动态研究以及实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3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J];学术月刊;2002年12期

    4 贾根良;理解演化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季铧;;基于谈判博弈模型的劳资双方工资的确定[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10期

    2 郭坤;李源;;生态学视角下企业间相互关系及其稳态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杨锦伟;刁群;;饮酒驾车的数学模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许艳歌;刘展;;平顶山市“十二五”规划期间人口发展预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王汝发;;基于模糊分析的战略成本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价[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年10期

    6 王建宏;冯颖凌;;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学习评价[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8期

    7 贾永;张振文;;泾阳产区主要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0年11期

    8 刘鹏林;周艳;;例谈数学证明、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9 崔怡文;;AHM方法在新建铁路线路选择与评价及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秦;王海;;具有移出的信息传播模型和企业的危机应对[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梅;刘龙;姚翔;;企业商业年龄模型的改进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傅沂;刘汉民;吴丽锋;;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的转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商孟华;;演化经济学方法论述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康世瀛;周红;;产业集群与重庆软件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苏锋;;再评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梅;裴凌波;夏孝勇;;平衡状态下车流控制模型的一个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政利;;功能互补、产品终端与零售(连锁)联盟集团组织(FRR)范式研究——以中小生产性组织为例[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伍烈尧;;关于高校学报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的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9 王愚;;非确定决策中的模糊期望效用模型[A];江苏省数量经济与管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岳晓宁;陈达人;;滑雪场的定价策略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Falls Lake水库水质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蔡弘;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及保留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陶有德;可修复模型的系统分析[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4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艳;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成金;基于全寿命期理论的变电站设计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海平;台儿庄区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兆芹;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机会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时代;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姜俊厚;基于MIKE和GIS洪水风险计算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新艳;企业持续成长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黄波;跳远起跳对膝关节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陈金玉;高速铁路对运输通道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彬,郑红亮;IBM公司的兴衰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改革;1997年02期

    2 任佩瑜,宋勇,张莉;论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与我国企业文化的重塑[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臧新;产业集群产生原因的理论困惑和探索[J];生产力研究;2003年01期

    4 朱华晟,王缉慈;论柔性生产与产业集聚[J];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5 沈玉芳,张超;加入WTO后我国地区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的转型研究——兼论区域产业群落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替代关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6 魏守华;产业群的动态研究以及实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7 王刚,赵松岭,张鹏云,陈庆诚;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年02期

    8 赵景柱,刘宗超,王如松;生态系统优势种演替模型的定量分析[J];生态学报;1992年02期

    9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年03期

    10 吴向鹏;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ewitt Associates;21世纪人力资源新趋势[J];江苏纺织;2000年07期

    2 邓孝峰;正确认识转岗培训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3 彭永芳;对人力资源实施会计化管理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4 王银书;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质量;2000年03期

    5 邱刚;国有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16期

    6 唐明渊;学点人力资源知识[J];苏南乡镇企业;2000年10期

    7 ;企业人力资源需要重组[J];中外管理;2000年03期

    8 韩敏;;刍论基层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际金融;2001年11期

    9 彭剑锋;;21世纪人力资源管[J];销售与市场;2001年02期

    10 郑俭;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文化浅析[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虹茹;华雅雁;;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曹大海;王建民;闻立杰;;一种基于工作流日志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价模型[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韩保明;;企业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7 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海萍;;论新形势下组织人力资源外延管理之必要[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红玲;;略谈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颐;[N];经济日报;2000年

    2 龚华明;[N];经理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汪向勇;[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李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莫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黄文颖;[N];南京日报;2004年

    6 姚裕群 郝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付鸿雁;[N];人民邮电;2000年

    8 记者齐洁;[N];人民邮电;2003年

    9 方家平;[N];市场报;2002年

    10 马丹蕊;[N];中国企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沈伟;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陈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与提升:组织绩效杠杆模型的视角[D];同济大学;2006年

    6 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吴连玉;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利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伟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柳;人力资源权益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金孝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豆谊博;企业人力资源计分卡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记分卡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7 林岚;M中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徐慧;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姜嘉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田璞;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一类经济系统生命体模型的建立与系统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82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