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论文_宏观经济学就业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2 09:10

  本文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宏观经济学就业结课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

简述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联系

【摘要】: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近几年世界经济开始不断减弱,如何运用我们国家的优势来战胜危机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来自: 写 论文 网:宏观经济学就业结课论文)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是用来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联系的模型。IS-LM模型历经70多年的演变,经过了产生、兴盛和衰落三个阶段。但是它始终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arth-shaking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conomy.China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stage,the strength of economy is growing.In recent years ,the world economy started weakening,how to use our advantages to overcome the crisis of the country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Is-lm model is summaried by John Richard Hicks and AlvinHansen on the basis of Keynesian macroeconomic theory Outlines of an economic analysis model.And it is a model used to describe the link between product market and monetary model.The IS-LM model has the formation, prosperity and decline stages,but it's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IS-LM模型 中国 经济增长

【keywords】:IS-LM model ChinaEconomic growth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 -1-

一、引言 -2-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

三、IS-LM模型介绍-2-3-

1、IS曲线 -2-3-

2、LM曲线 -3-

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4-5-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4-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4-5- 结语-5- 参考文献 -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想要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就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的目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动态分析模型,所以分析利用IS-LM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用IS-LM曲线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个目标。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能以自己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非常困难,因此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劳动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但充分就业目标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就业,它不排除像自愿性、摩擦性、结构性等方面的失业。

2、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西方国家把价格稳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紧缩。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即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有时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往往与就业相互关联。通常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相互一致的。

4、随着现代会的交通运输工具、通信工具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如何平衡国际收支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

一。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通过汇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三、IS-LM模型介绍

(1)IS曲线

1、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2、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

A: 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0

B: 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

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h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I对r的变化越灵敏,Y对r的反应越灵敏;h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I对r的变化越不灵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3、曲线的移动

A:自发性消费(a)增加、自发性投资(I0)增加、政府支出(G)增加、政府转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税收(TX0)减少均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B:自发性消费(a)减少、自发性投资(I0)减少、政府支出(G)减少、政府转移支付(TR0)减少、政府税收(TX0)增加均会导致IS曲线向左平移。

1.政府支出

如G↑→D↑→(I+D)↑右移→i↑IS右移

补充:在假设利率不变下,G↑→Y↑,但因将造成利率上升,

政府支出增加对于投资具有排挤效果(crowding-out effect)

2.投资

如I↑→(I+D)右移→i↑→IS右移

投资在何种情形下会增加(此系指其它条件变动)

→预期生产力或通货膨胀将上升时。

(2)LM曲线

1、含义: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ky-hr ,这一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被称为LM曲线。

2、决定因素:

LM方程:M/P_0=kY+m_0(指数-l)r

变形为:r =1/1(m_0-m/P_0)+k/1Y

即得LM曲线的斜率为: dr/dy = k/1

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向(k)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

边际持币倾向(k)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

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l)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

3、曲线的移动

LM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如果由于经济的变动使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那么,LM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向相反方向移动,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交易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

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

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其中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直接生产和就业。因此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财政政策种类 对利率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对投资的影响 对GDP的影响

1.减少所得税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2. 增加政府出,

包括政府购买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和转移支付

3.投资津贴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以上分析所得: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指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就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说,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总的说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影响:(1)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若利率上升较多,财政政策效果就小一些,反之,则大一些。而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又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可用h表示),这一利率系数决定LM曲线的斜率,h越小,LM越陡,则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政策效果较小;(2)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出私人部门的投资。若投资对利率很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很大,扩张财政的“挤出效应”就较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在其他情况不变时,d较大,表现为IS曲线较平缓。总之,当LM较陡峭,IS较平缓时,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较大。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主要的措施有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下表所示: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货币政策种类 对利率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对投资的影响 对GDP的影响

1.降低利息率, 下降 增加 增加 增加刺激私人投资

2.扩大货币供给量 下降 增加 增加 增加

3.紧缩货币供给量 上升 减少 减少减少 因此可以得到结论: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

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当IS水平,LM垂直时,即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结语

从上述财政政策效果和货币政策效果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积极地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在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的全国市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具有着促进的作用,能够很好的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在美国经济危机冲击中休养生息,快速的恢复起来。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大的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的IS-LM模型的结构也略有不同。以宏观经济学的 IS- LM 模型为工具, 在探讨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主要是发达地区的经济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的 IS曲线与 LM 曲线形状的基础上,对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效果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海鸥.中国特色的IS_LM曲线与宏观政策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01-09-20.

[2]叶志鹏. 中国IS—LM曲线的特殊性探讨——基于投机性货币需求扩展的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 [J].西部论坛,2012-01-15

[3]韩玉东,冯伟;利用IS-LM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30

[4]秦永祥. 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J].甘肃农业,2005-11-30

[5]牟勇.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J].消费导刊,2008-11-08

篇二: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

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的学习中可能会随着深入学习产生诸多问题,希望能在与老师的学习探讨中得到境界的提升。祝生活愉快!

篇三:宏观经济学论文

平顶山学院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

题 目: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分析

课程: 宏观经济学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授课教师:

年 月日

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分析

摘 要:失业问题,是总供求矛盾的反映,是宏观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当多的国家,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之一,大学生只有与相应劳动结合并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效益时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而失业的存在使得人才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发挥。本文对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现状、问题与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解决失业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字:大学生,失业问题,宏观经济,高等教育

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我们处于一个需要人才并不断涌现人才的时代。按理,在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水平总体不高的形势下,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无疑会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其就业不应成为太大的问题,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大学生失业现状

大学生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半年内没有找到工作岗位,而且没有继续接受教育或培训,且正在主动寻找工作的经济社会现象。2014年5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其二,某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失业的怪圈。由此看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失业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一般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愿就业,有业不就,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属于失业的范畴;非自愿失业则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愿意就业,却无业可就。而选择性失业,既不同于自愿失业,因为这些人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且在积极地寻找工作;也不同于非自愿失业,因为这些人并非无业可就,而是挑肥拣瘦,宁可失业也不愿“屈尊就嫁”。简言之,选择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择业过程中因主动放弃某一或某些就业机会,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的状况。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选择性失业在许多社会群体中都存在,当前在部分大学毕业生中尤为突出。总来看,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于己于国都不利。就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性失业的弊端主要有:它意味着在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起始阶段遭受挫折,对个人心理和成长道路都有负面影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壮志未酬”,较高的人力资本投入尚无回报,已经成人却未能自食其力;韶华流逝,后续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择业难度有增无减。当然,也有个别大学生在走出选择性失业的低谷之后,最终找到了较为可心的工作,利益大于代价。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极少。就国家而言,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与某些单位的缺岗现象和低素质员工的顶岗现象并存,既造成了人才浪费,不利于优化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也不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已是“老生常谈”,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在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办学者、上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才能破解大学生就业这道难题。

二、失业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就业能力不足。现阶段的部分大学生为应试而学习,快考试了才端起书本念书,大学四年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混日子状态,因此学习不优秀、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有很多;另一方面,一些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有高能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已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择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失业”与“农民工短缺”,就业无门与空岗无人,这种强烈反差的关键在于择业观念有偏差。 许多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存在问题,他们认为高学历就不应该进车间,不愿从基层做起。国家机关招人不多却受追捧。调查结果表明,有 30.3%的大学生最希望进入国家机关,依旧位列就业选择首位。而国家机关的用人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仅为 3.9%,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民营企业,愿意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高达 39. 2%,在用人需求中排第一位。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首选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比例仅为 8.6%,远远低于国家机关、外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国有企业。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据统计,近 50%的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因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吃

苦耐劳水平而被淘汰。 麦当劳、好利来等一些知名企业表示,由于不能承受基层的艰苦锻炼,在试用期就被解聘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二)高校原因

1.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基于政府为导向的而不是基于市场为导向的,从而导致一些专业设置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调整而偏离市场需求,造成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不均衡现象。

2.高校的管理模式。大学生入校后,各高校一般采取放任的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监管。很少开设基于未来人生规划和社会实践的课程,培养出的大学生素质单一、适应社会能力及实践能力低下,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意识。

3.实习期太短、缺乏监管。高校一般规定的毕业实习期为 1- 3 个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短短的一个月或三个月的实习期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多大的实际帮助。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只是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并没有接触到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实际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4.高校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集中在提供就业的信息、宣传就业政策、办理就业手续方面,而针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重要环节重视不够,使一些毕业生一旦毕业就失去方向,找不到准确的定位。

(三)社会制度原因

基于我国社会二元构成,户籍制度的管理也是城市和农村分离的二元管理,且户口的变迁很困难。而户口在我国与一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权利相关,使得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农村艰苦地区工作,费尽心思也要留在城市从而获得大中城市的户口。经济发达地区就出现了人才供大于求,并造成用人条件盲目拔高的人才高消费问题;而不发达地区却招不到相应的人才,出现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这种状况在短期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整个社会的观念导向就存在问题,城乡歧视,城乡发展矛盾始终存在,而个人谋求更好的发展也无可厚非。在社会制度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者提供更多优惠条件的情况下,整个职业追求的导向还是大中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次就业终生在岗的比率大大降低,就业的趋势走向短期就业或多次就业,这有利于人才流动,调整资源分配。而我国的户籍流动困难使得大学生担心一旦去了基层或是欠发达地区难以有再次选择、谋求更高发展的机会,因而宁可选择暂时失业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

另外,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原因之一。城乡二元化的保障制度,不同发展地区间的保障水平都是不同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就业风险、就业保障等问题就会放弃一些经济不发达,保障制度不完善地区的工作,自愿失业。近年来,国营企业、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外资企业等发展稳定,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完善的单位受到学生青睐,挤破门槛,而私企、民企等保障不健全的单位在学生中反响并不热烈。效益好、保障好的工作机会总是相当有限的,有更多人参与竞争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失业。

(四)文化传统原因

对失业现象进行分析时,也须注意到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低阶层这一现实。考虑到教育能促进个人向上流动,低阶层的人也就有必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实现自我的提升。然而社会本身就具有的复杂性,使得这一途径并不是阳光大道毫无阻碍。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提倡集体大家庭主义,这也导致了中国人有关系的取向,有时候办事依靠的是人际关系的亲疏,俗话说有熟人好办事。而关系所带来的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能力,带来的是类似于权利、地位、财富、机会、信息等资源,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关系文化”原因所造成的就业不公平,使得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公平的就业竞争机会而失去本该可以得到的工作。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就在 20 世纪 70年代初提出过社会资本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现有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熟悉或认识的、或多或少制度化的持久的关系网息息相关??一种‘资格凭证’使他们得到信用,这里的‘信用’包含了广泛而多样的意义”1。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用越来越深,已是不可忽略的事实,社会资本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个体调动资源的能力,在中国这样重视关系与权力关系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对社会资本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对于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资本越多,所能活动的空间就越大,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有关系和没关系,或是关系的深浅都影响到事情的成功与否。家庭条件好,家里有权有势,或是在关键部门有熟人的学生往往不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学生甚至一毕业就能顺理成章地进入父母或是朋友介绍的好单位,在我们身边的确有这些不可否认的事实存在。在学生本身能力等同情况下,若是一方家庭有关系者,则有关系的一方能得到就业的机会而导致另一方被排挤失业。所以,来自农村或是家庭条件差,处于社会低阶层的弱势学生群体失业率偏高。1 司马雅伦等.礼物、贿赂与关系:布迪厄的社会资本再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本  篇:《宏观经济学就业结课论文》来源于:写论文网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本篇网址:


  本文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20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