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_乡村教育:中国的难掩之痛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的出路在那里?在农村。农村的出路在那里?在教育。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党和政府历来就十分重视农村教育,,通过不断地加大扶持力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让诸多贫困学生得到了实惠后,国家又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让人兴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农村的教育资源现状并不理想,我国农村人口的教育任务之重不言而喻。在农村尽管他们也知道通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报效国家,然而当他们为孩子上学而加重了生活负担时,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不得不算笔“经济帐”,进而对教育产生畏惧感,惟有敬而止步。而当孩子大学毕业,又开始为一份合适的工作而苦恼时,更使农民对上学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两所山村小学的现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字排开的小学生靠着墙,一顿机器面吃的满校园都是“嘶溜”声)
这是在太行山海拔1443米的石崖山上,有两所小学两位老师和40名小学生。在这里,仰视山连山,俯瞰万丈渊,四周连崖壁立,崖似刀切。让登者惊心,令观者骇魂。山上山下,沟里沟外全是密林遮天,人们站在树林之内林木之下向上看,只能透过茂密的枝叶看到点点青天,犹如夜间繁星一般。全村80户250口人,分别分布在不同的12个自然庄上,庄与庄之间最远相隔5公里,最近的相隔2公里。整个山庄上共有40名小学生,设立着两所小学,一所小学一位老师,分别负责6个自然庄,只有4个年级采用复式教学,孩子们上学多则要走5公里,少则也要走2公里,而且是踏着繁茂的密林在山崖上穿行,在他们中间最大的14岁,最小的不超过7岁。
原子超,在山区任教29年,其中就在这海拔1300多米的西井山上呆了7年。7年2400多个日日夜夜,也许对于别的老师早已桃李满天下,然而7年从他手下走出了不到20个学生,一年平均不到3个学生。不仅没有走出一位大学生,而且有的学生小学毕业后至今都没有离开过大山一步,他们只知道伴着太阳的升落而苦苦劳作。原子超说娃娃们苦啊!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人,就如一粒玉米籽儿,假如将他放入温暖的土壤,也许他会很快生根发芽,假如要把它放在一块儿青石板上呢?
一个月以前他回家转了一趟,返回时11岁的儿子含着泪水塞给他一张小纸条,当他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俩感情这么深,你可知道我的心,不知何时再见面,爸爸你快回来吧!”他看了纸条儿就哭了,他何尝不想下到山下找一所大点儿的学校教书呢?他何尝又不想守着儿子给他多一点父爱呢?但离开这里,这些娃儿们就得失学啊!原子超的家在山下,是个不错的村庄,他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村里任教,后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转为正式教师,按理说他本应该申请离开山里,到乡里或更好的地方任教,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主动上了海拔1443米的石崖山上任教。采访哪天,他苦笑了一下对我说:“这些娃儿们至今连一支冰糕都没有吃过啊!”我知道,他所说的冰糕只不过是在农村卖的最廉价的,用糖水冻成的冰块儿,每支用不了二角钱,他们哪里知道如今在城里的孩子吃的都是很上档次的冷饮,每支就要用几元钱。原子超说:“城里的孩子吃一支雪糕就是这里的娃儿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呀!说着,他的眼里亮晶晶的…… 另一所学校里是43岁的许生荣老师,前几年他家已从县城整体移民,搬到更好的村里去住了。搬完家后,他没有走,仍留在西井山上另一所小学,担负着6个自然庄上的20个娃儿的教学。学校没有二五年级,只有一三四年级,采用的也是复式教学。他教了24年的书就在这山上呆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中,他最担心的就是家长来商量着领回自己的孩子,尽管孩子只有十多岁,但在家里已经成了一个好的劳动力。许爱香在走出校门前一共失了3次学,硬是被许生荣老师找回来3次。爱香的父母都说:“算了吧,念书到这山崖上会有啥出息?还是实际点种点地,收上粮食了肚子就不饥。”许生荣说:“这47名小学生,念完四年级后,有又几个能接着上五年级,上中学呢?”也许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出路:无奈辍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孩子,你为什么要辍学
我通过走访了太行山区十一所乡村中小学,看到的现状很让人心酸。据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说,近年来辍学现象比较严重,除去一些很山区的学生小学毕业就辍学外,主要是集中在初三的下学期。有的学生和家长感觉升学无望,即使参加中考也是白考,还不如早一步走上社会去挣钱。
事实也的确如此,考不进高中的学生,大多最终还是永久告别了校园。这难道是农民在漠视教育吗?
其实不是!
我国有着千余年的科考制度,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报效国家,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人人尽知的一条道理。所以,即使早已废除了科考制度,农民对知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是传统的。他们也明白学知识才能有出路。那么,农村青少年为什么要辍学呢?通过采访和分析,我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教育开支加大,就业形势严峻,造成了农民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就比如一农民的孩子在一个小城市内上初三。她说,孩子每年要开销5000元左右,这是家庭一笔巨大的开销。家里种着4亩地,孩子爸爸在外打零工,她在街面摆着一个冷饮冰柜。他们一年到头,都是在为孩子上学忙碌。“如果考不上高中,就不会再复习了。”她说,这样的负担难以承受。而一旦上了高中,她只能竭尽全力,继续让孩子上学。在农民眼里上学意味着家庭负担的加重,即使上了大学,更得交一笔昂贵的学费。有农民说“我们这辈子挣得钱都给学校了”,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所以他们望着周围在为孩子上学而加重了生活负担的家庭,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不得不算这笔“经济帐”,进而对教育产生畏惧感,惟有敬而止步。而当孩子大学毕业,又开始为一份合适的工作而苦恼时,更使农民对上学产生了失望。
其次,农村教育环境和条件的落后,使农民感到“教育无路”。近年来,农村教育投入相对加大,教学和教育环境、条件等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许多农村教育的发展,大多仅限于盖了一座教学楼,而教育软环境改善,则无明显进展。我在一所乡村小学看到,洁白的瓷砖贴面的教学楼对面,就是几间外界施工人员的住处。一位村民介绍,学校有大约70个学生,三个年级,三名教师。而有一名教师是临时雇佣的高中毕业生。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到良好教育,农民在教育上得不到实惠,使他们感到“教育无路”。
此外,许多学生由于村子小,没有学校,而不得不到几里、几十里外的大村庄或乡镇上学,这使一些年龄小的孩子或家庭条件不便的孩子较早辍学。
第三,经济观念的加重滋长了“读书无用论”。“金钱决定一切”,“发展经济是硬道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的蔓延。一位农民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读书仅仅是识字、算帐。念多了有什么用呢?花一大笔钱,最后会有什么名堂?”这种观念主导下,一些农民的教育思想依然停留在“识字、算帐”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老师,您愿意去农村吗?
近些年来,虽说“就业难”已是一个令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仅说师范类学院,每年都要走出大批的毕业生。但有多少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就业?可以说微乎其微。据了解,一所县级小学,成立10多年来,仅仅进过两次毕业生的很多。而有的村级小学,从未“正儿八经”分来过毕业生。
农村师资质量偏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学历构成低下,成为农村教育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然而,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农村教育缺乏吸引力,有谁愿意到农村学校当教师呢?
“看孩子喂猪,捎带教书”
——农村学校师资的一大窘境
农村学校师资构成一般为公办老师和民办老师,代理老师居多,学历普遍偏低,年龄较大。在一所山村小学,我了解到这样的师资情况:全校200余小学生,共12名老师,其中正副校长各一名,幼儿教师2名,一至五年级带课老师8名。12名老师中,有公办老师6名,其余为代理老师;公办老师学历多为函授专科,而代理老师学历高中居多。他们的年龄多数在40多岁,40岁以下只有两名。这样的师资状况,在农村小学中算是不错的。另一所有70多余学生的小学,我了解到,这里有3名教师,其中1名公办老师,2名代理老师。代理老师是从村里临时找的,一名初中毕业,一名上过一年高中。
从职业情况看,农村学校老师职业化水平很低。老师接受培训、进修等的机会很少,在教育岗位上的投入参差不齐。由于收入低,代理老师很做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一位农村女代理老师说:除教学外,还有繁重的家务事、田地里的农活等需要她去做。她戏言她的生活和工作是“看孩子喂猪,捎带教书。”毕竟,她每月150元的工资只能补贴点家用。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对我说:农村学校条件差,单身老师来了吃饭难、谈对象难、成家难、工资收入低,当然没人愿意。他说:学校曾经来过一名师范生,但很快就走了。在农村学校,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好不容易分来一个毕业学生,但还未适应环境就会离开。有的想方涉法调到城里的学校,有的调入其他单位。而农村小学几乎留不住受过正规教育的毕业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宁愿在城里‘串房檐’,也不去村里教书!”
——一个师范毕业生的“宣言”
多年前,小李从一所农村中学考入了一所师范类学校。毕业后他经历了“就业难”的无尽艰辛。
在城里上学期间,他的眼界有了很大开阔。他希望进入行政单位,经过拼搏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官员;或者进入经济领域,驰骋搏击,有所建树。然而令这位有志向的青年心有所寒的是,自从步入师范校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他会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毕业后,小李被派回家乡,到县教育局报道,等待安排。而他的就业去向,就是农村小学。这对于抱着宏愿的小李来说,几近是残酷的,他难以接受。
小李对我说:“我宁愿在城里‘串房檐’也不去村里教书!”他说,他从农村的学校走出来,农村学校的环境他太了解了。他不能想象,他在农村教书、结婚,然后孩子再如他的从前一样,在最低的起点不断奋斗。
农村,一个和愚昧与落后联系在一起的词。今天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教育,因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4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