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第 1 章 引 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民生教育,能与经济发展产生耦合效应。李克强总理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鲁昕副部长在 2014 年 6 月 2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 8000 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 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2]“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新概念的导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更大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而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走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符合时代使命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具有升学与就业双重基本功能,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作为整体的系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普通高中教育的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受冷落”的境遇,成为人们口中“次等教育”的代名词,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不为人所重视。随着我国适龄人口下滑,中等职业学校面临很大的招生危机,如图1.1 所示,2008-2013 年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减少达 150 万,招生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很多学校将大部分的师资力量投入到招生工作中,但招生质量却不佳,中等职业学校位于高中阶段教育的录取最底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录取分数线,想上就上,中途退学现象也屡见不鲜。很多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到招生上,导致教师无力用心教学,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益不佳,更加加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运行负担,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很多挑战。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因此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有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问题解决目的。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定的问题,生师比过高,“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学历结构、专兼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平衡,实习指导课教师数量匮乏,准入制度不合理,管理制度不科学等,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有助于更加深刻系统地发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便更好地寻找对策,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也是本研究最大的目的;二是历史探寻目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渊源,研究事物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了解事物由何而来又该走向何方。回顾建国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历史,有助于加深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解,将历史情境融入其中,总结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征,为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先导经验;三是政策探索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等都提出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相关制度。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本身就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有益探索,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鉴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所属教育层次与教师资格等方面有不同之处,本课题选定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详细研究,本节将就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讨论。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校实施,与普通高中教育平行,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发展的辉煌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1980-1997 年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 3085 万人,[35]培养大量经济建设需要的管理干部和高素质技术人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相对较高,为改革开放后经济恢复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但随着 1999 年高等教育扩招,普通高中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合并到高职院校,中等职业教育开始面临一定的困境,招生层次相对较低,招生质量不高,学校社会地位下降,继而引发教师质量不高、学生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效益亟需进一步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办学载体,承载很多家庭的教育希望,依然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从 2009 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开始,几经调整,逐步扩大免学费对象,到 2015 年这一政策惠及 9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些省份如广西省已经全面覆盖,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民生性、普惠性特征不断凸显,对推动教育公平、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后一个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强化专业结构调整,改善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加强学校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以寻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
2.2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心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对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皮亚杰认为认识过程是在活动基础上主客体的双重建构与认识的无限发展的过程,[36]是适应、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原型。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文化历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各种活动和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断内化发展起来的,教育要创造“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亲自学习使用发现法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建构主义经过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理论体系。其基本思想在于其主体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建构结果的意义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强调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会主动适应社会环境,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互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每个人因环境情景的不同,建构结果可能不同,也即意义性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建构主义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观,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主动认知、使教师角色适应现代社会情景的变化。20 世纪 90 年代“双证书”是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与中国经济最密切的一种类型的教育,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经济转型升级等新词汇将对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产生推动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应主动适应该变化,构建与这些变化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结构,以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新常态新要求之间的平衡;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积极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是低分者,但其形象思维、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能相对更出众,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实施情景模式教学,增加企业实习实践,注重发挥情景、实践对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的积极作用,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和谐多元的师生关系。建构主义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更多为学生提供帮助、支持,注重关心学生学习心理,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对情景、生活的观察,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景迁移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构建和谐共促的师生关系。
.........
第 3 章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演进 ....... 22
3.1 分类别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时期:1949-1995 年 ........... 22
3.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期:1995-2014 年 ....... 25
3.3 卓越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时期:2014 年-至今 ......... 27
第 4 章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统计 ....... 29
4.1 比例现状 ...... 29
4.2 结构现状 ...... 32
4.3 制度现状 ...... 35
4.4 培养现状 ...... 40
4.5 培训现状 ...... 41
4.6 教师主体现状 .......... 43
第 5 章 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 46
5.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充足 ...... 46
5.2“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 48
5.3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有待优化 .... 51
5.4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 ........ 53
5.5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需要提质增效 ........ 55
第 6 章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策略
“欲富而家,先富而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中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要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协力共进,以解决现阶段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为着力点,给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更多发展空间,这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根本,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基础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根本在于改革关系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国家的经费与政策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作为建设主体,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提高自身专业发展能力。
6.1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发展是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独立的行为组织系统,其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职工的利益。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主要通过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科研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就业率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一直处于高位水平,2010 年教育部第 5 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2009 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共 608.68 万人,就业率达 95.99%,连续 5 年就业率在 95%以上,但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 1/4 的毕业生起薪不足1000 元,45%的人起薪在 1000-1500 元左右,24%的人起薪在 1500-2000 元左右,2000 元以上的不到 10%,[56]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最为尴尬的就业群体依然面临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低位,教师科研能力相对高职、普通大学更是要略逊一筹,学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邢晖、李玉珠在 2011 年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情况作了统计调查,共调查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副校长 153 人,在科研论文方面,只有 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科研成果很多,65%的人认为学校很少或者没有专项科研经费,[57]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成果较少,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且科研保障经费较少,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水平整体有待提高。2014 年中等职业学校本地就业率 63.94%,异地就业 35.46%,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为区域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盲目开设专业,不能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发展,导致办学效益不高,而办学效益不高状况又会加剧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良的现状,因此要想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也必须有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做支撑。积极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中等职业学校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局面,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提高办学效益,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蓬勃发展。
...........
结论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大规模的高素质劳动者,贡献突出。现阶段,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层次,与普通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更多的问题。本论文选取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研究对象,意在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造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等职业教育在《ISCED2011》中的位置可用 351、352、353、354 表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应在遵循“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中高职区别审视”、“软指标与硬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科学界定。本文界定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硬指标包括“双证书”、“双职称”。“双证书”即教师至少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和本专业相关的中级技术资格证书等,“双职称”即获得中等职业学校讲师及以上级别职称和相关专业行业职称;软指标包括“双文化”、“双素质”、“双能力”。“双文化”即既能传播校园文化又能讲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双素质”即既具有教师素质又具有企业人员素质。“双能力”即既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有专业实践课教育教学能力。
2.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分类别培养时期(1949-1995 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期(1995-2014 年)、卓越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时期(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分类别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分类培养,具有计划经济色彩,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由国家分配,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期,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强调校企合作培养教师,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网络逐步形成;卓越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时期,强调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求,强调 G-U-E-S 协同培养。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50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