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辈群体德育影响的研究
第1章绪论
首先,本次选题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研究,充分了解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群体规范、群体文化、核也人物、凝聚力及同辈群体对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使学校、家庭、社会重视小学生同辈群体的存在,挖掘其有利因素,并善于积极引导与利用,促进小学生知情意行的良好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化会适应度。其次,通过实地走访与发放调査问卷,进行调査研究,了解同辈群体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养成产生的实际影响,使学校、社会、家长正视小学生同辈群体的存在,针对小学生同辈群体带来的实际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王方要认真对待,合理分析,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正确选择同辈辭体,对那些严重偏离学校教育的群体对其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调査的结果,认真分析同辈群体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改进德育方法,增加德育途径,提髙德育实效性。
......
第2章小学生同辈群体的德育影响理论分析
2.1小学生同辈群体及正式群体的关系
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老师和家长面前,他们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平等对待。在学校,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权威,他们不敢和老师作对,就算也有不满,也不会当面讲出来。在家里,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物质支持,父母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威严,不可侵犯。现在的家长经常拿孩子的成绩相互比较,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在意的优异成绩,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必灵上的伤害。当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本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但是有些小学生害怕会因此受到家长的责骂,久而久之,学会了沉默,长期压抑着自己,影响身必的健康发展。权威的震慑,地位的悬殊,迫使小学生寻求属于自己的群体,他们需要尊重,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需要得到肯定与认可,于是他们根据各自需求自主选择而组成小学生同辈群体。小学生同辈群体成员间人格是平等的,人格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这种平等不是家长和教师能营造出来的,而是这个群体在形成之初就存在的一种也灵上的平等。2.2小学生同辈群体对德育的影响
小学德育,狭义的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广义上则涵盖了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渗透在各种口科的教育教学中。我国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小学生的五爱精神,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而性格,培养小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的精神,培养和训练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小学德育的对象是全体小学生,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个小学生的身也都能健康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谭惇教导,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还要依赖于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同辈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对小学德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小学生同辈群体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则是阻碍。第3章小学生同辈群体德育影响的现实调查分析..........27
3.1小学生同辈群体积极影响的现实状况........273.2小学生同辈群体消极影响的现实状况........30
3.3小学生同辈群体在德育中产生影响的原因........32
第4章倡导小学生同辈群体正能量,提高德育实效性分析........35
4.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积极发展........35
4.2加强家长的引导教育,使小学生理性选择同辈群体类型........40
4.3构建良好社会环境,使小学生同辈群体健康发展........41
4.4正确处理小学生同辈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形成德育合力........43
结语........46
第4章倡导小学生同辈群体正能量,提高德育实效性分析
4.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积极发展
小学生同辈群体作为一个非正式群体,常常受到学校、家长、教师的歧视与忽略。教师经常认为,小学生同辈群体是与班集体不相容的一个群体。我国现在的教学活动一直把班集体以及其他正式团体的教学活动视为重中之重,却忽略了小学生们自己组织的群体教育活动。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当教育工作者遇到一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教育方法无法解决,这时同辈群体的一些非常规帮助可能会有效的应对。因此,学校一定要接纳小学生同辈群体的存在,并加强重视。调查数据显示,89%的小学生认为同辈群体对他们的影响是积极的,他们认为这样的一个群体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消极的影响,带给他们的是快乐向上的氛围。所教师要正确认识同辈群体的客观存在,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小学生同辈群体,不能把小学生同辈群体与社会中的小团体、小组织相提并论,而是要对其加强重视,将小学生同辈群体作为重要工作对象,认真研究,积极引导。4.2发挥家长的引导教育,使小学生理性选择同辈群体类型
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任何问题,只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就都会被解决。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必态一定要摆正,保证人格上的平等,不要拿着孩子什么都不懂的也态去与孩子交流,要知道孩子虽小,但是他们对一些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家长一定要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要懂得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也。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才可获得孩子对家长的尊重与信任。这种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増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防止与孩子产生隔阂;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家长逐渐摸清自己孩子的性格、爱好等,知道他们都与什样的小学生经常在一起,了解孩子所在同辈群体的类型。小学生同辈群体的类型可能是学习型的,可能是娱乐型的,也可能是违规型的。了解到孩子的同辈群体类型,家长应合理干预,积极引导。由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家长在引导对孩子选择同辈群体类型的时候,孩子一般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谨慎选择。..
结语
本论文探讨小学生同辈群体的德育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同辈群体的研究现状与小学生同辈群体与正式群体在德育中的作用关系,以及小学生同辈群体在德育中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其次,结合实际调查,掌握同辈群体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现实状况。积极影响的现实状况主要有:满足小学生的惰感需求,促进其情感的成熟与发展,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提高社会适应度等;消极影响的现实状况主要包括同辈群体使小学生的行为不良,价值观不正确,生活热情低下等。在同辈群体现实影响的下,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真分析,寻找影响的内在因素,小学生同辈群体在德育中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小学生的主观意愿,具体表现在小学生的选择随意性、从众性、模仿性。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153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5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