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1 绪 论
我国最早引入精益生产方式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精益生产方式由最初的汽车制造业发展到了几乎各行各业。我国的电梯市场规模巨大,在装电梯数量超过 620 余万台,是全世界装梯数量最大的国家。如此庞大的一个市场,自然成为了国内外电梯企业竞争角力的平台。因此,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良好的市场地位,并能够得到高效的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些背景的约束下,很多电梯行业内的外资企业率先借鉴了精益生产管理的先进方式,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等,进而获取竞争优势。
我国的很多电梯企业在执行精益生产方式时,有时不能完全理解精益生产的精髓,更多的是依靠已有企业实施的一些具体的措施加以引用,有些企业仅仅实施了部分的现场管理、看板管理和标准化等内容,其实际的成效并不显著;有些企业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不同时期不改变实施方案,依然采取老方法;还有的企业,只单纯的引入该种管理方式,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甚至造成因为实施该种生产管理方式而出现企业收益下滑的尴尬局面。相反,有些企业利用精益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效果集中的表现在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提高了生产产品的质量、节约了成本、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如何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来改变现存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同样的问题,对于同行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X 公司是一个典型实施精益生产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X 公司意识到精益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实际,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全面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X 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的效果如何?哪些方面是X公司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企业可以通过了解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的现状,分析出在哪些方面值得借鉴?等等,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让 X 公司梳理自身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可以清楚意识自己的弱项,对提升自身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本研究可以对 X公司的精益生产实施的现状进行定性的分析,可以明确 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所处的水平,能够知道目前 X 公司精益生产哪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哪些方面相对有优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对 X 公司提高精益生产管理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另一方面,本研究借助精益生产的相关理论,利用精益生产实施效果的常用评价方法即集对分析方法,不仅丰富了精益生产的相关基础理论,也是对集对分析方法的多样应用,丰富了集对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同时,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加对精益生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且这种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同行业其他企业提供一种参考,可以借鉴本研究的思路进行自评研究。
......
2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1 精益生产的概念
精益生产也被称为“丰田方式”,最早是研究日本丰田的生产方式而对丰田公司的一种美誉,“丰田方式”是丰田公司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通过消除生产环节中的不足和浪费而大大缩短交付客户的时间和成本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武淑萍,2004)。
该种生产方式简单的可以归纳为“一个目标、两个支柱、一个基础”。一个目标:即精益生产的目标是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为基本的目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两个支柱:准时化和自主化,准时化(JIT)以客户需求为基准,确保生产的合适时间、数量和品质,实现在必要的时候只生产实际需求的必须产品;自主化,实现的是人与机器设备的有效结合;一大基础,消除存在的一切浪费,并持续进行不断的改善,实现整体的不断提高(储开宇,2010;武淑萍,2004)。而且随着精益生产的不断延伸和升华,整个的结构体系的两个支柱被延伸为四个支柱: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化(JIT)、柔性自动化(FAP)和专业化协作(SCP)生产四个方面,形成了精益生产的结构体系,见图 2.1 所示(武淑萍,2004)。
总结来讲,精益生产被认为通过协调组织结构、工作特性、人员、技术等的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成本上的控制,达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的一种生产方式(周武静等,2010)。
......
2.2.1 准时生产(JIT)理论
准时生产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佳的管理方式进行资源的配置及利用,在这一平衡系统实现的过程中,准时生产关注使得生产过程出现阻碍或者中断生产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得整个的平衡系统具备一定的柔性,并能够减少整个的生产周期,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至客户的手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成本,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吕亚奇,2004)。根据这一平衡系统的目标,JIT 理论在整个的精益生产中的设计涉及主要的六个方面(吕亚奇,2004):
(1)小批量生产,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不同,一般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安排,可以减少存货的数量,减少持有成本,发生质量问题时,又可以尽快地进行补救,降低出现次品的可能性;
(2)减少生产时间,严格的对生产工序进行控制,考虑每个生产环节中的衔接,减少作业轮换时间;
(3)制造单元,JIT 系统具有明显的一个特征,表现在整个的生产过程由多个制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系列的机器设备和工具,加工类似的零部件,专业化强、效率高,可提高生产的效率和对产品的控制;
(4)质量改进,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及时发现缺陷,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断,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和问题;
......
3.1 X 公司简介 ...............................................23
3.2 X 公司的精益生产组织 ....................................24
4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现状及实施效果的评价 .....................41
4.1 基于访谈法的 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效果的定性评价 ..........41
4.1.1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后的变化 .........................42
5 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效果评价结果的启示 ......................61
5.1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概括 ..............................61
5.2 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的启示 ................................62
5 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效果评价结果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后的显著变化,通过文章以上部分的分析,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这些启示体现在: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对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的的实际进行了陈述,并对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的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到了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其管理模式是成功的,对 X 公司的生产管理直接的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概括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的模式,如图 5.1 所示的示意图概括。
第一步,确定项目范围,对需要进行优化和改善的生产过程或者环节进行立项分析;
第二步,进行精益工具的培训,结合内外部培训的方式,对精益生产管理中所涉及的精益工具进行具体的培训,以让从事精益生产管理的人员熟悉该种工具,并加以应用;
第三步,对所要进行优化和改善的生产过程或者环节进行现有状态的分析,基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数据基础上进行项目分析,确定项目投入的资源情况。在数据收集的环节中,确定数据评价的标准,并对现行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确定现有的生产模式,并绘制现状流程图;
第四步,未来状态进行设计,即是对未来优化内容的设计,包含生产流程中的加工工艺的优化、生产模式的概述、未来流程图的优化以及需要改善的工作内容等;
第五步,项目开展或者实施,根据确定的优化目标,进行具体的改善实施,设计产线的优化设计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改进、所需设备或者辅助材料的补充、人员岗位的设置和培训优化、标准作业流程设计和改善等等;
第六步,重视对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可以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整体效果评价,对实施精益生产的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成果评价,并确定成果的标准化,,对效果结果进行反馈,以确定精益生产管理实施的效果。
......
6 研究结论
本文在精益生产相关基础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现状的陈述,借助访谈法等分析方法对现有的精益生产现状进行定性的评价,并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常用的SPA方法对X公司精益生产实施的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得到了一些启示,整篇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以下的研究结论:
(1)X 公司实施符合企业实际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生产布局、生产效率和生产设备都进行了有效改善,借助 VSPM、3P、KAIZEN 和工序认证等精益生产工具进行持续改进,并通过内部自评体系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2)通过定性的评价方法,表明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后,生产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精益生产管理对 X 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节约了生产的时间、规范了生产流程、实现了零库存、大幅节约了成本。这些改善集中的表现在生产管理后的变化和细节上的改善。精益生产管理后的变化表现在:实现了“零库存”,加快了企业的资金流动速度;改变了原有的流程和价值流,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供应商与 X 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供应商在 X 公司的帮助下开始推行精益生产,两者由供应关系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生产设备更新升级,是最直观的改变,设备的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增加了一些无形收入,同时还有很多细节的改变和其他方面的提升。
(3)通过定量的评价方法,借助 SPA 方法对 X 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结果是成功的,并且与定性评价的结果基本吻合。表现在: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级被认定为最高级别 5 级,表明 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达到了十分理想的状态。在对应的一级指标的评价中,也仅仅“组织与人员”的指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即 4 等级的状态,其他的指标都达到了 5 级十分理想的状态,即可以认为“生产流程”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企业文化”适应了精益生产管理的发展需求,X 公司的“动态适应能力特别强”,X 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效果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进一步说明 X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是成功的。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64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6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