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4 20:56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一直在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历史早期,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尚不成熟,民间借贷就已经应时而生,初期涉及金额较小,形式也较为简单,主要发生在个人之间相互借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的规模也在日益壮大,尤其中国人民银行曾在 2008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为民间借贷开辟了讨论专栏,为民间借贷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现如今市场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网上 P2P 发展迅速,可以满足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凭借其数量大、门槛低、期限灵活、额度大、方便快捷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中小企业所接受,不仅需求方在增多,同时参与其中的放贷方也在扩大。
然而,因我国目前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民间借贷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高利贷、非法集资、洗黑钱等现象,甚至时有因资金链断裂出现老板“跑路事件”、“跳楼事件”发生,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甚至会演变成群体性的金融危机事件,而其风险也会逐渐向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蔓延。做为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民间借贷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民间借贷给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1.2 选题意义

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其自身存在手续简单、办理方便、期限灵活、担保方式多元化等特点,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种补充形式有效的补充了正规金融体系中的信贷市场的空白领域,对农村经济及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无法忽视的积极作用,为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不合理之处以及法律法规监管的不完善,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时伴随了很大的资金风险,而这些风险逐渐渗透进商业银行体系,势必会给金融秩序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因此,以 Z 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民间借贷给 Z 银行造成的风险,并分析该银行防范这些风险可采取的应对措施,首先,对该商业银行自身防范因民间借贷产生的风险有重要作用;同时,防止了商业银行受民间借贷的风险波及,可降低民间借贷对金融秩序和整体市场环境的不良影响;另外,在银行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过程中,会加强对民间借贷的风险识别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势必可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对民间借贷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站在 Z 银行的立场上,研究民间借贷诱发 Z 银行产生的风险,并分析该银行防范这些风险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基本思路是:绪论——理论综述——风险分析——措施建议——结论。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是对论文的总体概述。首先,,说明了分析研究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其次,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研究,是对民间借贷相关内容的综述。首先,对民间借贷进行界定;其次,研究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原因。
第三部分:Z 银行面临由民间借贷诱发的潜在风险分析。从外部宏观环境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内部经营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
第四部分: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措施建议。首先,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其次,提出 Z 银行与民间借贷合作共生的发展模式建议。

第五部分:结论。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 2 章 相关理论研究


为了更好的研究我国民间借贷对 Z 银行的影响,首先应对民间借贷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本章是对民间借贷相关内容的综述,具体包括:民间借贷的界定、我国民间借贷存在及发展的原因、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和特点、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


2.1 民间借贷的界定
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定义它。虽然民间借贷由来已久,但目前在学术界,对民间借贷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观点,中外使用的概念名词也不尽相同。国外学者更倾向于采用“非正式金融”的概念,而国内学者称其为“民间借贷”、“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
2.1.1 国外研究观点

Stiglitz, R.J.认为,非正式金融是指未纳入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的非正规金融组织[1]。Ronald I.McKinnon 提出,民间借贷是金融抑制下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被压至均衡水平以下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此时储蓄者和放贷者都愿意在民间借贷市场获得均衡收益,从而形成正规和非正规的二元金融结构[2]。Anders Isaksson、Kropp、Krahene、 Schmid 以及 Heiko Schrader 都认为,正规金融和民间借贷在同一国家中既是相互割裂的,又是并存的,正规金融处于国家信用和相关金融法律控制下,依靠的是社会法律体系;而民间借贷不处于控制之中,也不依靠社会法律体系[3][4]。Isaehsen、Frey、Pommerehne 以及 Schneider 的定义都指出民间借贷是一种规避管制的信用形式,用于规避当局对正规经济的管制或过高交易费用的一种交易形式[3]。

......


2.2 民间借贷存在及发展的原因
存在即合理。既然民间借贷历史悠久、中外适用,可见其必然有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商业银行若要防范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应了解其存在及发展的原因。
2.2.1 理论依据支持
1.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制度是指在针对金融交易制定的规则、规范和组织安排,通过制度来安排交易过程中的各种选择范围,约束金融活动,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进而保护债权债务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制度变迁可分为诱导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导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部分人在面对制度不均衡引发的获利机会时所采取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一般是指政府的强制性手段引起的变迁;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诱导性制度变迁是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前提的,同时诱导性变迁也会引起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变化[23]。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而民间借贷则属于诱导性制度变迁,因民间借贷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势必会引诱一些人选择它。

近两年房地产走势低迷,连带着整体市场经济下行,跟房地产相关度较高的“钢贸”行业甚至出现集中违约风险,而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也集中暴露。2011 年 10 月 13 日,中国银监局大连监管局办公室印发的《大连银监局关于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风险的通知(大银监发[2011]334 号)就曾指出:“在当前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业机构资金头寸偏紧,信贷规模受限,导致当前部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链条趋紧,民间融资日趋活跃,高利贷行为有所抬头,并且相关风险已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银行业体系传递扩散”。2014 年 12 月 10 日,大连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风险提示,大连多家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直接参与民间借贷或借贷担保,并且数额较大。2015 年 2 月 26 日,中国银监会大连监管局办公室印发《中国银监会大连监管局关于 2015 年案件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大银监发[2015]20 号)中提到,要重点发现和处理银行员工违规参与民间融资等异常行为。目前爆发多起跑路、失联、涉案突发事件大多涉及民间借贷,可见已经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加强了对银行体系的案件排查及风险提示。Z 银行做为银行体系的重要一员,同样也受到了民间借贷风险的影响。

......


第 3 章 Z 银行面临由民间借贷诱发的潜在风险分析.........................13 
3.1 民间借贷可能诱发 Z 银行外部宏观环境风险 ............................13 
3.1.1 民间借贷对宏观环境的不良影响 ......................................13 
第 4 章 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措施建议........................29 
4.1 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29 
4.1.1 加强贷款监控,提高信贷质量,抵御信用风险 ...................29 

第 5 章 结论..........................................................43 


第 4 章 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措施建议


防范民间借贷风险渗透一直是 Z 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近两年房地产行业风险加剧、经济环境低迷、不良贷款集中涌现的情况下,严防民间借贷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民间借贷可能诱发的各类潜在风险,建议 Z 银行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4.1 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民间借贷可能诱发 Z 银行外部宏观环境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对于外部宏观环境风险,Z 银行单凭自身力量很难有所作为,需要国家相关法律的完善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内部经营风险,Z 银行应该充分重视,并有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寻找有效的防范风险措施。
4.1.1 加强贷款监控,提高信贷质量,抵御信用风险
民间借贷给 Z 银行造成的最大、最直接风险是信用风险,要想防范信用风险,必须严把贷款质量关,因此必须要严格贷前审查,落实贷后管理。
1.严格贷前审查,防止民间借贷业务渗透
Z 银行应按照不同的贷款业务品种,制定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岗位职责、注意事项,使业务人员叙做业务是有据可依的,并且每名从业人员均知晓自身的岗位责任,能够快速进入自身角色、掌握业务要点。例如:客户经理要严格履行贷前与客户的面谈、面签制度,了解客户真正的资金需求,调查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确保贷款真实性;风控人员要严格履行电话核查制度,验证材料匹配度,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贷款合规性。

Z 银行应按照不同的贷款品种,归纳总结各业务品种的准入标准和审查要点,对借款人资质、收入来源、贷款用途、抵押物及其他要求等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应针对不同情况规范业务材料的要求,这些要求应具体、明确,可执行性很强。

Z 银行应对民间借贷诱发潜在风险的策略研究

①借款人资质要求:对借款人的国籍、年龄、婚姻状况、从事行业、征信记录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能超过 65 周岁;征信记录中在最近一年内发生 3 次以上逾期还款超过 2 个月的,原则上不得接受其借款申请等。

......


第 5 章 结论


民间借贷除了会影响 Z 银行经营外部环境之外,还会给 Z 银行带来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六种内部经营风险,Z 银行要想防范民间借贷的风险必须要做好贷款的风险管理,同时还要优化产品、服务和流程,注重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正确看待民间借贷的作用,不能一味否定打压,要寻找合作共生的途径,使银行与民间借贷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目前,针对民间借贷自身发展进行的研究较多,包括对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风险、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但针对商业银行与民间借贷之间风险关联、以及银行的具体应对措施的研究不是很多,所以本文站在商业银行的立场,在研究民间借贷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民间借贷可诱发 Z银行产生的各类风险类型;另外,通过具体的业务实例,整理了 Z 银行在具体信贷业务中识别借款人是否参与民间借贷的方法。

当然本文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限于笔者研究能力与知识面宽度,对于部分理论研究很难考虑全面;其次,因为本文研究的民间借贷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很难取得确切的数据支持,作者侧重于对其理论意义和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忽略了数据模型的应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74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174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